近日,“中国政法大学学生付某砍死教授”事件震惊全国,这起校园悲剧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青少年危机干预的热议。议论焦点是,一个平时看上去极为正常普通的学生为何会突然犯罪?对于这样的学生,一般的危机干预方案为何难起作用?
在“中国政法大学贴吧”,一个自称是付成励同学的网友证实:“他平时性格开朗,还在学校社团担任干部,能力很强,一点不像杀人犯。”上海某高校BBS上有学生认为:“现在学校里有些这样的同学,平日里没什么知心朋友,很孤独。我想,付成励可能一样吧。长期的忧郁积压在心里,总有一天爆发,最终导致的结果有两种,一是,另一种是玉石俱焚……学校、老师又该做些什么呢?”
上海大学计算机专业的大三学生小谢告诉记者:“那些曾经有问题的学生,从平时的神情举止就能看出来,我们只要躲远点就能避免危险的发生;可是现在不同了,一些平时很正常的学生,也可能属于问题人群。要是他们做出伤人举动,当真是无法防范。”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