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独生子女有自恋心理倾向,独生子女自尊水平偏低,除了传统的自身和个性因素,生理变化也会影响自尊水平的高低。此次研究发现:体重越重,自尊水平越低;对自己身体形象越不满,自尊越低;牙齿畸形程度越高,自尊越低。相反的,外表越好,自尊越高。
2010至2011心理学学科发展报告中一项关于我国公众自尊水平的调查显示:独生子女自尊水平偏低,小学生自尊水平最高,到初中阶段降至最低,然后从高中开始回升,并持续到大学和成人阶段。另外,针对10万名6至15岁少年儿童的调查研究显示,从小学四年级起,相邻年级的数学成绩差异增大。
自尊的性别差异几乎为零,独生子女自尊水平偏低,总体上男女两性没有明显差别,但年龄却在调节性别差异的大小,具体来说,自尊性别差异大小随年龄增加呈倒U型趋势。从青春期开始男性大于女性,且这种差异随年龄增长而加剧,到青春期晚期达到顶峰,大学阶段后男女自尊的差异又逐步缩小。然而,进入老年阶段后,女性的自尊水平又开始高于男性。
同时,非独生子女的自尊水平普遍低于独生子女。独生子女自尊水平偏低,但最新研究发现,我国独生子女有自恋倾向,这种自恋型的高自尊应该得到更多社会关注。除了传统的自身和个性因素,生理变化也会影响自尊水平的高低。此次研究发现:独生子女自尊水平偏低,体重越重,自尊水平越低;对自己身体形象越不满,自尊越低;牙齿畸形程度越高,自尊越低。相反的,外表越好,自尊越高。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