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从生下来的第一声啼哭开始就学会了他们人生中的第一节课就是哭。孩子在不同的阶段会用哭表达他们不同的心情。或许他们现在需要你的拥抱,或许他们现在想要你走开,让他们自己呆一会。从儿童心理来看,孩子们不应该只用哭来表达他们的心理想法,家长应该试着让孩子用语言或行动来表现自己的心情。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自己就会有很多不同的感悟和心理体会。但是,如果他们把哭当做解决问题的惟一手段,遇到困难就哭,并在心理上对哭产生依赖的话,这样,会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孩子会变得越来越脆弱,不能够自己处理问题,而且会更加依赖家长,依赖别人。
如果孩子只会哭的话,小朋友们会不喜欢和孩子玩的。如果和别的小朋友在玩游戏时不知道怎么和别人商量,遇到困难就会哭的话,长大后也很难学会和别人交往、和他人友好相处。这种交往方式会发展成为退缩的个性倾向或以极端的行为解决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冲突,无法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
如果孩子在家长心情不好的时候选择哭泣的话,家长也会产生烦躁的情绪,会开始迁怒于孩子,觉得孩子不懂事。“人家的孩子好好的,而我怎么就带出了这么爱哭的孩子?”进而影响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使他们缺乏足够的耐心,形成孩子与父母之间消极情绪的不良循环。所以,家长要帮助孩子走出这种不好的习惯。
孩子总是用哭来表达自己的情绪或者威胁家长的时候,家长可能会心疼,然后继续疼爱孩子,但有的家长就会发脾气,不许孩子哭,孩子就会更加压抑。作为家长,要注意把自己的孩子往积极开朗的方向引导,把自己的孩子变成独立自主,会自己处理问题的孩子。这样孩子就会对家长的依赖越来越少,孩子就会慢慢地远离哭泣撒娇了。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