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是孩子的镜子,一言一行都对孩子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而很多时候父母会由于这个那个工作或者生活中的事情烦恼的时候,会很习惯性的唠叨。殊不知,这对于成长时期的孩子,尤其是孩子的心理健康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
那么,父母如何告别唠叨,使孩子更愿意接受自己的建议和提醒?在此给大家支几招:
1.教育“二八开”。家长对孩子所说的话,10句当中,2句是分析、评价和批评,8句应是激励和鼓励,学会把“食指”改成“大拇指”,传递正能量为主,渐进式培养好习惯,提高孩子接受父母言语信息的主动性,建立有效亲子沟通模式。
2.有理有据。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中,鼓励、表扬的时候应实事求是,有理有据。不能是情绪主导,随意指责,发泄一通。家长不妨先控制好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再与孩子沟通。
3.了解孩子。要了解孩子的情绪状况。孩子也是人,也有高兴和烦恼的时候。当他高兴的时候,他容易接受你的“大道理”,不高兴的时候,哪怕你说得再有理,也听不进去,因此跟孩子说话,要充分了解他的情绪状况,等他平静下来,择其“善”而说之。另外,也要给孩子申辩的机会,知道孩子真实的想法。尊重他,他才能理解互相尊重的可贵,才能开始体谅你的苦心,这比什么说教都重要。
没有哪个孩子会很乐意听爸妈的唠叨,如果是孩童时期还好,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父母的忠言逆耳会变成垃圾话语,令孩子烦不胜烦。因此,为了孩子的成长着想,作为父母应当适当收敛,对孩子的批评也应更简洁明了,这样才会令孩子更加乐于接受。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