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看到,在开学的学校门口,很多家长带着小孩来上学,但是孩子却愁闷苦脸、烦操不安,对新环境特别抵触,严重的小朋友甚至会产生恐慌心理,这就是“分离焦虑症”。
1.没有亲近人的陪伴,拒绝做任何事情,比如说吃饭、睡觉等。
2.因害怕分离而出现反复的梦魇。
3.当与亲近的人分离时有反复的躯体症状如头痛、胃痛、恶心呕吐等。
专家指出,分离焦虑是指婴幼儿因与亲人分离而引起的焦虑、不安、或不愉快的情绪反应。这些不良情绪会让孩子出现一些生理上的反应,进而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构成威胁。所以,当孩子出现以下
五种分离焦虑症的心理反应时,大家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
1.喜欢孤独与反应迟钝:这种孩子常不合群,对集体或游戏均不感兴趣,自己生活在幻想之中。所以表现冷淡,少说话,反应迟钝。
2.对新出现的事物容易感到恐惧和胆怯:与勇敢的孩子相反,恐惧和胆怯的小儿怕黑暗,怕空旷,怕见生人,怕独处一室。
3.特别固执与任性性:孩子表现为对抗的态度,稍不遂意即哭闹、打滚,以拒食来表示反抵。坚持自己无理的要求。
4.容易暴怒:孩子脾气猛烈,不如意即大哭、大闹、叫喊、扔东西、踢人、咬人、以头碰墙等。
5.顽固性习惯:表现为吸吮手指、咬指甲和衣襟等。
通过以上列出的条框,家长朋友们可以观察自己的小朋友是否有以上大多数的问题,在此,提醒广大家长们留心自己的小孩是否得了“分离焦虑症”,以便及时进行后续心理调节。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