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在冬春季节,最容易出现精神抑郁症,表现为精神萎靡、肢软乏力、食欲不振、大脑反应迟钝、记忆下降、昏昏欲睡等症状。有关专家研究认为,这除了与冬春季节活动量较其他季节减少有关外,很重要的原因是与冬天和早春光照不足有关。因为阳光是一种电磁波,犹如一种天然的“兴奋剂”。阳光辐射到人体会造成一系列生理变化,如红外线的“热”效应,会使毛细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加快;紫外线的作用可以使黑色素氧化,皮肤中维生素D和组胺增高,胃酸分泌增加,还会使血液中血红蛋白、钙、磷、镁等含量上升等。此外,阳光通过眼睛与神经纤维,能促进肾上腺素、甲状腺素及性腺素增加。肾上腺素和甲状腺素是唤起人体细胞工作的激素,含量相对减少时,细胞就会处于抑制状态,因而整个人体机能也就处于抑制状态。冬春季光照强度及时间相对减少,老年人接受阳光照射少,常出现情绪低落、萎靡不振、精神疲惫等,正是与上述激素分泌水平降低有关。因此,在风和日丽的中午或下午,老年人应经常到室外晒晒太阳,这对身心健康大有裨益。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