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病句、错别字、甚至是误用的标点就别扭,不纠正过来就浑身不自在?这是一种针对文字错误的强迫行为。那么,究竟是什么让人对文字产生“洁癖”呢?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临床心理学家波琳·瓦林认为,紧张和压力是其主因。匆匆忙忙的母亲准备送孩子上学,但其中一个孩子却找不到作业本,这时候自然容易火冒三丈。人处于焦虑状态时,对挫折的耐受性会降低,对不合规范的字词自然会横挑鼻子竖挑眼。
另一方面,瓦林认为,文字拼写都有着固定、明确的规则,这种确定性会给人信心,能暂时增强个人的控制感。而且,挑别人错的潜台词就是“看,我比你强”。这是“打败”别人取得的“胜利”,是自身力量的证明,这在现今社会经济不景气,失业风险大的环境下,更是一剂心灵的 “镇痛药”。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