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备过度可能导致心理障碍的出现
洗手究竟能否起到一定的预防作用呢?在适度的前题下,答案是肯定的,但是洗手太过频繁就可能因防备过度而失去一些重要的东西,并导致新的问题——心理障碍的出现。
在SARS肆虐之时,许多市民不知如何有效地预防而导致紧张、恐慌等过度担心的现象。与此同时,不当的一些防范措施及行为也相应出现。过度洗手便是其中一种。
首先从社会的角度来谈,适度洗手是人们对自身素质及生活质量要求的一种体现,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心理状态是积极的还是消积的。总的来说,适度洗手是一种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不但在抗非典中发挥作用,也可大大减少感染其他疾病的机会。
其次,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在SARS流行期间,人们怕被感染的紧张及过度担心的情绪,实际上是一种焦虑情绪。洗手是危险控制及自我保护的形式,又是人们回避这种焦虑情绪的一种形式。一般来说,人们紧张、恐慌及过度担心而导致的内心出现不安全感,使自己对自身抵抗疾病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失去抵抗疾病的信心。人们不能、也不敢坦然面对和接受SARS带给自己躯体的危害,只有用反复长时间的洗手这种方法,在短期内将焦虑降到最低程度。
大多市民并不清楚SARS的具体传染途径,更不清楚适当及有效的防治措施,可能会通过过度洗手这种方式来回避、来找安全。而过度洗手又与紧张、过分担忧、自我怀疑密切相连,使内心冲突在被压抑与平息后再次出现,并加重焦虑,形成恶性循环而导致强迫、恐怖等心理障碍的出现。在某种程度上,过度洗手让我们不但失去自信、还失去心理健康。
当你屈服于过度洗手时,你要自问:我会失去什么?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