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小就爱说话。
他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几乎不带换气的。那气势,像奔涌的长江水,永不止息。听的人听时间长了,开始头痛,捂住耳朵,再后来,赶紧撒丫子逃跑。
他不管,只要逮住一个听众,他的话匣子就会自动打开,上下两片嘴唇快速张合,像有高速运转的发动机在操控一样。
他说话的内容很高深,基本都和文学有关。不管是谁,只要稍微表示出对文学的兴趣,哪怕是幼儿园的小朋友在他面前背了一首唐诗,他就开始在对方面前谈起世界文学大师,从中国的鲁迅、沈从文、朱自清、巴金、老舍,到印度的泰戈尔,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阿根廷的博尔赫斯,他谈论的范围之广,让听者无不瞠目结舌,一句话都插不上。他也愿意看着听众们被他吓倒了的呆瓜样,自鸣得意。
在学校读书的时候,初中语文老师一开始非常欣赏他,说:“我在班级里发现了一个文学奇才,对各位文学大师了如指掌,我自叹不如!”可后来,当他在语文课上再大放厥词,嘴唇机器高速运转的时候,语文老师开始皱眉、咬唇、转圈、跺脚,最后不得不拍桌子叫停,以此让他的机器关机。他根本没有意识到,由于他,语文老师的地位已经受到严重影响,形同虚设,站在一边犹如学生了。
从此,他再要举手发言,语文老师绝对不给他任何可乘之机。他开始还信心百倍,手举得笔直笔直,目光灼灼看着老师,希望老师给他施展才华的舞台。可惜,老师眼睛都不往他这边瞥一眼,只管讲自己的,要喊同学举手,也从来不叫他。他觉得好生没趣,举得笔直的手渐渐弯了,像得不到阳光雨露的小草耷拉下了脑袋。再后来,他手举得酸了,脖子挺得时间太长也僵硬了,小草彻底枯萎。于是,他只能用手撑住沉重的脑袋,不让它耷拉下来。
课上没有了发言的机会,他就下课找同学说话,凑上去讨好般地咧着嘴:“你听另一个说过老舍吧……”他刚想接着说下去,同学拉起旁边的同学说:“我要去厕所,没空听你的宏篇大论!”然后,两人嘻嘻笑着离开了。他觉得好生没趣,又抓住其他同学,说:“你看过歌德的作品吧?” 那个同学摸了一下头,脖子一缩,做了个怪样:“疙瘩?我头上没有疙瘩!”
他眼睛转了几圈,挠挠脑袋,自言自语地说:“我明明是说的歌德,没说疙瘩啊。歌,唱歌的歌,德,道德的德啊!”
没人听他的,他就在走廊里开始了一个人的演讲:“歌德,德国诗人,1749年8月28日出生在莱茵河畔的法兰克福,著名作品是《少年维特之烦恼》,还有《浮士德》……”
同学们都远远地看着他。
“看这个疯子,文学疯子!听说,他爷爷救过一个关在牛棚里的作家,后来,那人住在他家,和他爷爷成了好朋友,还送了不少书给他爷爷。他爷爷不识字,只是说,城里人的东西就是稀奇,一个小方块,里面有那么多故事!便把这些书当宝贝留了下来。”
“怪不得,他从小就看这些书,才会中毒!我爸说了,写书的是神经病,看书的是傻子。”
“还不是那作家害了他吗?现在还有几个人看这种名著?游戏都玩不够!”
“就是!我看的连载漫画,那才叫精彩呢。”
“我喜欢看韩剧,里面都是帅哥美女!”
一阵风带来那些同学的聒噪,他丝毫不在意,继续和他心中的神在对话。这时,他和歌德再见,又和鲁滨孙漂流到了岛上,开始削木桩,种庄稼了。
虽然没人听他的长篇大论,但他和文学较上了劲儿。
莫言获得诺奖之后,各种小说辅导班如雨后春笋般遍地开花。他也参加了一个小说辅导班,在里面如鱼得水。他的嘴唇机器开始高速运转,不久就由学员荣升为老师。电脑和语音视频软件的普及,又让他的声音传遍了大江南北。不管听得懂听不懂,只要跟文学沾上边的人,都买他讲课的光盘来学。
这个世界真小,他又遇到了那些爱打游戏看漫画的同学,躲也躲不开,因为,现在,他们都是他的学生了。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