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小昆头脑活络,但一读书就犯头疼病,最后勉强念完初中便缀学了,父母只好让他到城里工地上学水电技术。别看方小昆读书不行,但学技术挺快,短短三年时间便成了老师傅。包工头对他非常器重,便连王县长家里水电坏了,也总是让他去修。
有次方小昆从县长家里出来,在门口碰到了本镇的胡镇长,便本能地同他打招呼。胡镇长也认得方小昆,只是奇怪他为什么会在王县长家里。方小昆信口说他是王县长的侄儿。刚好王县长的老婆也姓方,胡镇长信以为真,便问他姑父是否在家。刚好只有保姆在家,胡镇长将带来的土特产交给保姆便下楼了。他追上方小昆问:“你现在在干什么呢?”
方小昆有些悻悻地说:“还能干什么?打杂呗。”
胡镇长于是盘算开来,他老早就在谋划着争取由镇长变成书记,而现在的书记关系根深蒂固,自己远不及人家实力雄厚,若能与王县长搞好关系,那么自己岂不就多了一线机会?想到这里,他于是问方小昆:“你愿不愿意来镇政府上班?”
方小昆说:“能够端上国家饭碗,哪个不想!”
胡镇长说:“要不你回镇上上班吧?不过公务员越来越不好进,你先在事业编制待着,等有机会我再想办法。”
方小昆答应下来。胡镇长回到镇上便与镇党委书记商量,说是王县长想让安排他侄儿来咱们镇。书记有些怀疑:“他怎么会有亲戚在咱们镇上呢?”
胡镇长说:“方小昆亲口对我说的。”
书记问:“那他万一骗你咋办?”
胡镇长有些气恼:“你不相信就算了,反正我是信了。你若实在为难,我这就给人家回信。”
书记怕真惹翻了王县长,只好宁可信其有,方小昆由此进入了镇政府。他这人由于人很年轻,又肯吃苦,许多别人不愿意干的事他都抢着干,时间一长,方小昆很得人缘。
胡镇长为自己挖掘到了“人才”而庆幸,但他觉得方小昆到底没有多少文化作底气,便劝他去函授。那阵子政府机关正好兴起拿“文凭”热,方小昆便也报名参加这样班那样班,反正学习花费全由公家报销,他很快就搞到了本科文凭。由于有了文凭,加之镇上几个领导一致认同,遇到公务员内部解决指标,方小昆便顺利地发展成为公务员。
镇党委书记先前还对方小昆持怀疑态度,但他看到方小昆如此会来事,特别是三五下便解决了自己家里长拖不决的线路短路问题,由此也对“他是王县长的侄儿”之说“深信不疑”。胡镇长再在他耳边一调和,方小昆便当上了镇所长。
过了几年,王县长终于升任为县委书记,他决定调整县里的干部。胡镇长便也相时而动,他跑去找王书记,希望自己能够当上镇党委书记,同时打算提议年方二十五岁的方小昆当副镇长。
虽然方小昆维修水电那阵并没有与王书记有多少接触,因为大多时间都只是保姆在家便搞定了,但方小昆在镇上的成绩已渐渐进入了他的视线。王书记便点点说:“方小昆,嗯,这人年纪轻轻,不错。”
胡镇长赔笑说:“您的侄儿,经常得你教导,哪会有错呢?”
王书记一怔:“我的侄儿?谁是我的侄儿?”
胡镇长也是一愣:“方小昆呀,他不是您的侄儿么?”
王书记哈哈一笑:“胡说,他怎么会是我的侄儿呢?”
胡镇长这才知道上了方小昆的当,不过他也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传说中方小昆与王书记的女儿经常在一起吃饭,看来他对事发是有所准备的。
王书记见胡镇长不说话了,说:“不过这人很会来事,应该是块好料。”
胡镇长也很快调整了心里的慌乱,说:“要不啥时我给您引见一下?”
王书记说:“好呀,我家姑娘——唉,我一直在为她的事犯愁呢,她看人高不成低不就的。方小昆年龄与她差不多,又是年轻有为,没准她能对上眼呢。”
胡镇长立马应和道:“肯定能成,肯定能成,这事包在我身上了。”
王书记满脸喜悦:“老胡啊,这事你要是办成了,我们全家都感谢你呀!”
胡镇长心里想,你们全家感谢我,我们全家得感谢方小昆呢。
【责任编辑 何光占 xiaoshuoyuekan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