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在家里闷,决定出去散散心。
往西走。本来是一个人,后来聚了数十人,说路上有大虫,需结伴而行。
路上,这些人看贾诩是一个弱书生,不肯说话,觉得好欺负,就抢他的干粮吃,拿贾诩开玩笑。贾诩不怒,任他们欺负。
就在这时,遇见一群氐人。氐人都很强悍,皆骑高马,执利刃,把他们围在当中。抢了财物,又要活埋他们。贾诩想脱身,便拱手道:“不瞒诸位英雄,我是段公外孙也,你们别埋我,我家一定拿重金赎我回去。”
当时太尉段颎,因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所以贾诩便假称是段颎外甥吓唬氐人。
为首氐人果然不敢害他,说:“既是段公外甥,愿结为兄弟。”
氐人与贾诩盟誓后,还拿出点钱来,送一匹马让他回去。
“兄弟,帮我们说个话,把我们放了吧。”与贾诩同行的人求道。
贾诩上马,头也没回,走了。身后一片哀声,贾诩听得很刺激。
这一日到了京城。正赶上过一辆车队,中间有一辆马车,路过贾诩面前的时候,车帘这么一挑,露出一张女子的脸。四目相对,贾诩惊呆了:真是一位绝色佳人!那女子见贾诩呆呆地看着她,害羞地一笑,“叭”把帘子放下了。
贾诩半天没回过神来。问旁边的一位街人:谁家的车仗?那人说,司徒王允家呀。贾诩又问,那个美貌女子是谁呀?那人说,一定是他的义女貂蝉。
贾诩遂往司徒府来。他想见一见王司徒,在司徒府里谋一个官。
当然,主要是为了见见貂蝉。
王司徒见了贾诩,并不热情。司徒这几天正闹心呢。国贼董卓专权,自为相国,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把朝纲搅得乌烟瘴气。袁绍在冀州给他写了一封书信,要他作内应,想法除掉董卓。可他一筹莫展。今天,带着家眷到郊外游春,其实就是想除董卓之计。
所以,贾诩来,王司徒有点心神不定。贾诩说什么,王司徒根本没听清。
最后,王司徒起身说,先生先到馆驿中歇息吧,过几天,我再去请您。
贾诩只得告辞。他在馆驿中没有等到王司徒,却等到一个消息,貂蝉被王司徒送到相府,成为董卓的侍妾了。
贾诩心里很不痛快。他突然悟到了什么。
他赶紧去相府,想跟董卓说一说这里面的蹊跷。董卓正迷着貂蝉,也没心思跟贾诩多聊。三言两语,把贾诩打发到女婿牛辅手下当参军了。
贾诩出了相府,长叹一声,董公不日将死无葬身之地矣。
果然,没几天,董卓被王允等人诛杀,牛辅也死了,众人十分恐惧。董卓部下校尉李傕、郭汜、张济等人无所依靠,便遣使诣长安求赦。王允为人刚直,没有同意,李傕等人更加恐惧,不知所为,准备各自解散,逃回乡里。
贾诩却出面阻止了他们,说:“听说长安城中正在商议要杀尽凉州人,而你们解散军队,回归乡里,那时,一个亭长就能解决了你们。不如把部队召集起来,攻打长安,为董公报仇,如果成功,则奉国家以征天下,如果失败,再逃跑不迟!”
几句话提醒了数贼。他们联络西凉诸将,率军攻进长安,纵兵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积满道。威逼献帝,杀王允及其妻子。一时间,京城腥风血雨,朝野大乱。
贾诩看到这个场景,一言不发,只为自己一句话,虽然保全了自己,报复了王允,却给百姓带来了无穷的灾难,使国家再次陷入了混乱状态。
李傕等人觉得这都是贾诩的功劳。要封其为侯。贾诩却单人独骑,出了京城,回乡去了。
贾诩一生再也没有向别人讲起这件事,只是临死的时候,对儿孙们说:
“德和智,两方面,还是德重要,有智无德,智将成为一种灾难。所以你们要修身养德。”
又说:“一个人年轻时走得远点不要紧,但要懂得回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