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诩三题之与心灵为伴

贾诩投了南阳张绣,曾多次出谋划策,把曹操打得望风而逃。

  曹操听说为张绣谋划的贾诩时,恨恨不已:此人作恶多端,当初就是他一句话,使朝野混乱,我抓住他,必烤其肉与诸位共食。

  官渡之战前的一个关键节点,贾诩跟张绣前来投降。当时袁绍和曹操都遣人招降张绣。张绣想降袁绍,贾诩说,不可,袁绍兄弟不能相容,能容天下国士乎?不如从曹公。张绣说 :我们与曹操有仇,投降他,不是找死吗?

  贾诩说 :投降曹公,有三利。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占天时,此为一利。袁绍强盛,我们以少许人降他,他不会放在眼里。曹公势弱,我们去降,是增加力量,必定重视我们,此为二利。有霸王之志者,定能尽释前嫌,以示其宽广胸怀,此三利也。愿将军勿疑。

  张绣从其言,率众归顺曹操。

  张绣的归顺使曹操在官渡之战中避免两面作战。曹操大喜,抓住贾诩的手说,使我信重于天下者,就是你呀!又对众谋士说,别对贾先生说我要烤他肉吃的事啊。大家哈哈大笑。

  遂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同时拜张绣为扬武将军。

  就在贾诩到曹营不久,有一人要请他喝酒。是曹操手下的谋士董昭。董昭原来在袁绍手下谋事,后来投了张扬,最后归了曹操。

  贾诩想,自己是新来的,董昭比自己早来几年,不应该拒绝他的邀请。

  就来到董昭的大帐。一看,没别人,就他和董昭主宾二人。

  董昭不胖不瘦,眉清目秀,面皮白腴,精神充足,保养得很好。此人很热情,一个劲地劝酒布菜。贾诩觉得奇怪,董昭很会保养,一直吃素,与酒肉绝缘,怎么今个一反常态呢?

  董昭先向贾诩讲了一堂生动的养生课。酒过三巡,才把筷子一放,说,先生新来,我有一些话,想跟你说一说。

  贾诩说,请讲。

  董昭说,曹公帐下谋者众多,秉性各异,比如,曹公特别喜欢郭嘉,郭嘉年轻,又会出点小主意,常常能应验,曹公最终会把后嗣的事托付给他。其实他并无大才,但很新潮,又好酒,热衷于夜生活,不注意保养,凡事都由着性子来。喝酒前跟好人一样,酒后会乱说,胡说。这个人您要注意,凡事须避着些。

  贾诩说,领教。

  董昭又说,还有荀彧,曹公也很信任,每次出征,曹公必托之以朝中大事,他把后方搞得很稳固,这个人太传统,是旧派,政治上保守,不能应势。你要注意,如果你有什么错抓到他手里,都会汇报到曹公那里的。

  贾诩说,领教。

  再说杨修吧。这人读书多,跟孔融等人经常聚在一起,有才,也有势。但这人爱耍点小聪明,爱卖弄。这人你少惹,惹着会有祸。

  ……

  董昭把曹操手下的谋臣都议论个遍,最后不好意思地说,贾先生,这些话其实都不是我说的,这是我来曹营的时候,另一个朋友请我喝酒时说的,这人是谁,就不便透露了。我觉得这番话有必要跟你说说,因为您刚来,不了解。我可把你当好朋友了,以后多亲近。

  贾诩拱手,多谢。

  又过几天,杨修又请贾诩喝酒,有孔融作陪,席间又是一番议论。贾诩认真地听着,并不参与,只是点头,称谢。

  几场酒下来,贾诩忽然病了。慢性病,无关性命,但要保养。所以贾诩不再参加一些私人宴会。

  多年后,董昭联合众人要推曹操为魏王,他找过贾诩,贾诩推说身体不好,闷在家里不出。董昭的行为遭到荀氏叔侄的强烈反对。不久荀氏叔侄俱被曹操赐死。

  魏王曹操想立嗣,在长子曹丕与三子曹植之间选。杨修来找贾诩,请他多帮忙,在魏王面前多举荐曹植。贾诩说,我脑袋老疼,不能参与这些事了。

  曹丕方面也请人来说话,贾诩也说,我身体不太好,没什么特别要说的,大公子在魏王面前多尽儿子的职责就行了。

  曹操也三番五次地问贾诩立嗣之事,贾先生总是拿话搪塞。问得多了,贾先生说,我最近一直在琢磨袁绍和刘表。

  曹操大笑。袁绍和刘表皆废长立幼,致使兄弟相争,自取灭亡。于是曹操立曹丕为太子。

  曹丕即位,为报贾诩之恩,封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前后共八百户。

  公元224年,贾诩去世,终年77岁,谥肃侯,长子贾穆嗣。

  贾诩去世的时候,把两个儿子叫到跟前,说:

  “凡事要有远见,为父并非曹公旧臣,归顺之前还让曹公屡屡受挫,所以格外注意,采取自保策略。多年来,我假托生病,无一私交,从不参与同僚间的宴请,不结交高门。虽然每次为曹公谋划都能成功,可谓算无遗策,却从不居功自傲,不以自夸。好处别人都记着呢,你一说反而变坏处。这些方面,你们要好好学。”

  那时候,魏室的许多老臣都故去了。会保养的董昭、睿智的郭嘉、聪明的杨修、正直的荀氏叔侄,等等。尤其是董昭,临死之前还念叨:“那个病殃子贾诩还好好的,我保养得这么好却走在他前头,真是想不明白!”

  贾诩听了一笑:“养心比养生更重要啊!”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