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二爷家住黄河口,为人忠厚,远近闻名。
他有个远房的侄子叫三贵。这三贵从小失去了父母,便信马由缰地瞎游荡,几次被“请”进了公安局。后来,法院以“诈骗罪”判了他几年徒刑。刑满释放后的董三贵,四处遭冷眼,是董二爷毫不嫌弃地收留了他。可是三贵明显地感觉到,董二爷的三个儿子和三个儿媳妇容不得他。他们是担心三贵这块“臭肉”坏了一家的“满锅汤”。
这天,三贵向董二爷提出,自己想到深圳闯一闯。董二爷说:“行,我信得过你。出去,就要闯出个名堂来。什么时候发了,再来见我。”董二爷遂“命令”三个儿子,每人出资500元,送给三贵做路费。
董三贵接过路费,就下了深圳。到达后的第二天,他给董二爷写了一封报平安的信。从此,就石沉大海,一年多没有音讯。
这时,黄河口村里便传出风言风语,有人还当面对董二爷说:“二爷,您有钱还不如扔进大坑里呢!这不,您花钱养了个白眼狼不是?!”
董二爷一言不发。
两年后的一天,董三贵突然衣锦还乡!听说,他在深圳一家公司,当了经理。他给董二爷带回许多礼品,还当众甩给董二爷的三个儿子,每人5000元。
董三贵发啦!消息立刻传遍了黄河口村,不少人争着抢着请三贵到饭馆吃饭。
董三贵满载胜利的喜悦,离开家乡,又回到了深圳。
不料,半年后的一天,董三贵突然又回来了。这次,是两手空空。一进门,便对董二爷说:“二叔,我栽了!当年在狱中的一个狱友,骗了我的大批产品,逃得无影无踪!眼下,快到年关了,我连给工人开工资的钱都没有了!”“给工人开工资得多少钱?”“20万就够了。”“那,想办法借借吧。”
常言说,隔墙有耳。三贵与董二爷的谈话,被大儿媳妇在窗外偷听到了。
第二天,三贵先去找董二爷的大儿子。“兄弟,我的公司出了点儿事,眼下急等用钱,你看能不能……”没等他把话说完,老大便蜕:“说没钱那是假的,可钱都被货压着,一时半会儿周转不过来。”“那算了,我去找老二。”
老二同样是好话应酬,再去找老三,老三也是抽不出钱来。
三贵又到村中,去找那些清他吃过饭的人家,看能不能借些钱。不料,家家都像躲“非典”一样躲避着他,几天下来,仍是两手空空。他感到像掉进冰窖里一样,仿佛又回到了刚出狱时。
他盲目地走着,走着,忽然,脑海里冒出一个罪恶的念头:到狱友的家去,狠“敲”他家中一笔款,然后,远走高飞!难道只许他不仁,就不许我不义吗?
二三贵跟董二爷辞别时说:“二叔,我明儿就回去了。我再想想别的办法。”
董二爷望着三贵的脸色说:“先别走,再等两天。”
这时,大儿媳妇走进来,把董二爷叫出去说:“爹,外边都传遍了,说是狗改不了吃屎,他三贵那回就是演戏,这回又是骗局。我早就说过,天生的尿罐盛不了香油,你干脆把他打发走吧。”
董二爷浑身一颤,说:“去,快把老大、老二和老三叫来,我有话要说。记住,你们妯娌仨不要来。”
三个儿子立马赶来,董二爷对他们说:“三贵回来借钱,你们谁也没出一个子儿。我看你们是昏头昏脑,狗眼看人低。你们以为三贵真栽了吗?他是发大财啦!光现金就带回来100万!都放在县银行里了。他回来借钱,是想试试乡亲们的心。话,我给你们挑明了,该怎么办,你们拿主意。记住,把嘴都给我封严点儿,对外,不许走漏风声。”
三个儿子出去后,先商量了一下,很快就凑齐了一笔钱。当着父亲的面,三个儿子对三贵说:“三贵哥,这是俺哥仨筹的款,每人8万,共24万元,也许能帮你一个忙。”
说来也怪,不知是谁的嘴不严,也不知是谁走漏了风声,村里人忽然态度大变。过去,请三贵吃过饭的人,又突然争着请他下馆子,并在酒足饭饱之后,慷慨解囊拿出个一万两万来。
董三贵带着几十万现金,又回到了深圳。
他先给工人们开了工资。大家见老板这样诚信,都主动要求不回家过年,昼夜加班加点生产,以挽回经济损失。
接着,他又还清了一笔刚到期的贷款,银行见他守信用,随即贷给他公司一大笔款,以支持他的生产。
随后,三贵又接到市公安局的电话,警方已破获那起诈骗案。主犯被擒,他们公司的大部分资产,被追缴回来。
有了钱的三贵,更难忘没钱时的窘迫困境。他带上了重礼和现金又一次踏上了回家的路,准备重重回报乡亲。
董三贵满怀感激之情地想向董二爷倾诉自己一肚子的话。不料,一进门,他愣在那儿。董二爷的遗像摆放在屋内的正前方!他一下子就哭昏过去了……
董二爷的大儿子,扶起了三贵说:“三贵哥,你拿着钱走了的第二天,我爹,他,也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临死前还掂念着你。他老人家,一辈子老实忠厚,从不说谎。可是,为了你,他竟跟我们说了一次谎话。为了使他老人家高兴,明知是谎话,我们仍然假戏真唱。因为,他已是癌症后期了!我们拿出20多万,本来只想买个父亲的安心。不料,父亲的一句谎言,却引起了村里人对你态度的变化,也改变了你一生的命运,我想,我爹的话,你能牢记一辈子!”
[责任编辑 武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