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王庙里的对话

星稀月明,万赖俱寂。

  “当……当……”暗夜里传来鼓楼两声深沉的闷响,从静静的岳王庙上空滚过。

  “岳先生,这些年过去了。你还恨我吗?”没有回应。“一样的尽忠,结果却相差十万八千里。历代人民给你这么高的荣誉,可我呢?一跪这些年从来没有人想着扶我起来,哎!”一个苍老的声音。

  “呸!你卖国求荣,以‘莫须有’的罪名置岳某人于死地,使吾不能直捣黄龙府,迎回二帝。你还自称尽忠?”一个满怀激愤的声音发出质问。

  苍老的声音再度响起:“岳先生此言差矣,我秦桧焉能置你于死地?所谓东窗事发只是后人杜撰。我知道你没罪,所以只能给你贯以‘莫须有’的罪名,那是皇上的意思。”

  提到皇上,那个说话激昂的声音立马小了下去:“我不信,皇上英明。想我岳飞从小苦练武艺,研读兵书,抗击金兵,救国救民。意欲迎回二帝,此心天地可表,日月可鉴。皇上岂能不明我意,置我于死地?都是你这好人!罢了,我不与你说了……”

  “靖康耻,犹为雪,臣子恨,何时灭……”这些年过去了,这个声音依然壮怀激烈,

  “岳先生,听我一言。”那个苍老的声音又响起:“想我秦桧幼时好学,聪颖过人,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才能官居承相。本是功成名就,没曾想金兵入侵,掳我二帝。国不可一日无君,康王登基。先生与宗泽等人一心报国,击退金兵,才使皇上稳居半壁江山。事情就此打住,君臣同欢。可你手握重兵,扬言痛饮黄龙府,迎回二帝,这才是你招致杀身的根源。你挥师北上节节胜利,步步紧逼大金国。皇上茶饭不思,龙颜憔悴……”

  “一派胡言!”苍老的声音被打断。

  “岳先生听我把话说完,快一千年过去了,你已不是元帅,我也不是承相,皇上也早巳驾崩,我只是和你说说实话。想当年你数见皇上,请兵北伐,皇上同意了吗?那时皇上只想保住手中的半壁江山,为了能议和,已经接受了金人开出的所有条件,并委我以承相负责议和。也就在那时开始,皇上对你记恨在心,皇上失魂落魄,长吁短叹,老是重复着一句话,‘迎回二帝,迎,回二帝可咋办啊?’我秦桧悟性过人,焉能不明事理。食皇上奉禄,自当为皇上分忧。为了朝庭稳定,免去赵氏互残导致天下苍生再次颠沛流离。我牺牲了自己,当了替罪的羊啊!”苍老的声音透着满腹的委屈低叹一声。

  另一个声音又响起:“你越说我越不明白了,好像你才是真的尽忠,我倒让皇上担惊受怕了?你还想陷我于不忠?”

  苍老的声音说:“我知道你忠,可你是迂忠。换个角度,你若灭了金国,迎回二帝,皇上如何安置二帝?一朝天子一朝臣,三个天子三朝臣啊,你想三朝君臣同在金殿会怎样?皇权至上的年代,朝庭必将大乱,后宫必将大乱,天下必将大乱啊!要想制止国之大乱,必先制止一心迎回二帝的你。我惴摸皇上的心思,并得到皇上的授意,给你定个‘莫须有’的罪名,因为你没罪,是皇上要你的命啊!想我秦桧,与你往日无怨近日无仇。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没理由加害于你,我只是为皇上尽忠分忧。你成了民族英雄,受万世敬仰,可我呢?没人敢说皇上的不是,把所有的罪责全推在我的头上,对我极尽鄙夷。想我一代宗师,书法大家,至今广为使用的秦体字,也被说为宋体。悲哀啊!连我潜心所得的书法也没能得到一个正确的称呼,我不屈吗?”苍老的声音显然有些激动。

  “哦,原来如此!”我轻唔一声,那个苍老的声音嘎然而止。

  沉寂,一片沉寂。

  我站了起来,环目四周,在这白堤的尽头,西湖的一侧,端坐的岳飞,跪着的秦桧和王氏,不远处扶着汉白玉的鉴湖女侠秋瑾,湖边倚着木碑的风尘女子苏小小,和夜游西湖的我。

  千秋事。自有后人评说,后人就一定是对的吗?

  

  [责任编辑 何光占]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