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影视圈,从来不乏优秀的喜剧演员。但是有一位很特别,他抹去了赵本山的乡土,弱化了陈佩斯的夸张,中和了葛大爷的调侃和星爷的无厘头,他的喜剧更聪明、时尚、狡黠、斯文,他就是演员徐峥。
抛开徐峥在影视界的地位,只是用财富去衡量他的成功,也足以令人羡慕。他的财富理念很独特———“势利眼”:用“势利”的眼光去结交有用的朋友,为事业提供最大的帮助;用“势利”的眼光选择适合自己的爱人,等于给自己的下半辈子上了一把幸福锁;用“势利”的投资策略,赚取种种财富……
等待“被势利”,捆绑式互惠互利
三十岁之前,徐峥一直在上海演话剧,很出名,拿过话剧界最高奖。也就是在最巅峰的时候,他有了投奔北京,向影视圈发展的念头。
在北京,一切从头开始,从前所积累的人脉和关系,几乎派不上用场。北漂大半年的时间,没有接到像样的角色。窘境之下,朋友们都建议徐峥打道回府,在还来得及的时候继续充当上海话剧界的领军人物。徐峥依然坚守北京,寻找一切突破的机会。
《春光灿烂猪八戒》不是徐峥北漂后拍的第一部电视剧,但绝对是这部电视剧将徐峥推向了成功之路。当时,投资人并不看好这部无厘头式的作品,承诺的投资迟迟不肯兑付。没有钱,戏没法拍,导演对外发话,谁给拉来投资谁就演主角。当时,娱乐圈还不流行“潜规则”这个说法,“拿钱办事”的做法,被贬为“势利眼”。
徐峥那时候多少还有点钱,是演话剧时攒的。他流露出去找导演的想法时,身边的朋友都说他疯了,连投资人都不看好的剧本他也敢大把投钱,“名没出利也失”结果显而易见。徐峥觉得“势利”没有什么不好,人与人的交易中,往往需要了解对方的背景资料来降低交易风险,银行乐意把钱借给有实力的企业或个人,警察希望尽快甄别出犯罪率高的人群,没有钱的导演希望遇到有钱的演员做投资,捆绑式收获名利。
等待“被势利”的徐峥,独自揣着存折去找导演。他把存折往导演的桌上一放,坦白地说:“我要演猪八戒,这是我所有的积蓄,够不够?”导演被徐峥的架势吓了一跳,随后仔细打量了一番徐峥,觉得他无论是长相还是神色,就是这个角色的不二人选。顺势打开存折,上面的数字也刚好够这部电视剧开机了。“势利”的导演紧握住徐峥的手,热情地回答:“这个角色就是你的了!”
其实,徐峥并不傻。他在作出这个决定前,认真地看过剧本,虽然剧情比较弱智,难以成为经典,但猪八戒这个人物的确非常适合自己去演,并且,这部电视剧的投资并不多,即便是收视率惨淡,收回成本的压力也不大。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还能成就自己。
“势利”的导演和等待“被势利”的演员结合在一起,谁说不是强强联手?电视剧播出后,收视率超过了大家的预期,分到徐峥手上的红利比片酬还要多出一倍,同时,他也凭该片拓开了自己的喜剧表演事业。
当《李卫当官》遭遇资金难题时,徐峥再次慷慨解囊,并坦荡大方地对导演说:“作为投资人,有权利要求导演为我加点戏份吧。”结果,导演不仅为他加了戏,还封他为副导演,徐峥着实过了一把导演瘾。
很多人抨击“势利眼”,但其实人人都有“势利眼”,从经济学的角度看,有时候“势利眼”是个宝,让大家都在天天努力包装自己,时刻等待利用和被利用,以获取自己的所需利益。
培优“势利眼”,择优而取
娱乐市场,无论是内地、港台还是国际,评价演员的最高标准不是电视剧,而是电影。电影收益高、用时短,也使得明星趋之若鹜。在拍过很多电视剧后,徐峥也准备向大银幕转型。开始不太顺利,尽管有着深厚的喜剧功底,但依然没有大牌导演请他去拍电影。再说,大导演背后的投资人不是煤老板就是地产商,徐峥的那点钱,人家根本不稀罕。“势利眼”的徐峥,把目光转向了颇具潜质但穷途潦倒的小导演。
宁浩是徐峥盯上的第一位穷导演。当时,宁浩虽然小有名气,但此前拍过的几部文艺片都是赔本赚吆喝。为了还清债务,不能免俗地转向商业片。《疯狂的石头》就在这种局面下诞生了,刘德华掷地有声地投了2000万使他成为出品人。那时,徐峥和宁浩还不熟,他就别有用心地通过中间人,诱惑般地转告宁浩,他也可以像刘德华那样大手笔,回报暂且可以不谈,只要求能在演员表中出现他的名字。财神爷主动上门,宁浩乐坏了,刚好资金上面还有个缺口。
只是当时主角都定了,宁浩有点为难。没想到,这反而合了徐峥的意,其实他压根就不想演主角,初涉大银幕演砸了,以后就别想再翻身了。宁浩见徐峥这么一说,就让他客串了一个小角色,还将他的名字排在所有演员之前。徐峥的戏份不多,但因为演得到位,他和主角黄渤都红了。凭借该片,宁浩也“不差钱”了,他觉得徐峥这人不错,两人还成为朋友,不久又邀上黄渤,先后合作了《疯狂的赛车》、《无人区》等卖座电影。只是很少的投入,就让徐峥开拓了新的名利场。
“势利眼”在传统道德中是个贬义词,但徐峥把它当作一种择优而取的选择。为了培养自己的“势利眼”,徐峥还参加过一次培训。有位主讲老师是保险界的精英,他说自己刚来北京时,没有什么朋友,业绩做得很不好,在参加上司的婚礼时,他发现被邀请的嘉宾,都是学有专长的社会精英,而且还拥有许多赚钱的商业渠道。于是,他主动出手,靠着比新郎还殷勤的服务,结识了一大批精英人士,随后又通过这些朋友认识了许多成功人士,最后工作业绩直线上升,成为业界精英。讲师的故事,让徐峥受益匪浅,他逐渐明白,做人有一点“势利眼”,实在是一种远见,一种策略。
后来,有名不见经传的导演想找徐峥投资电影,有的承诺让他出演男一号,也有拍着胸脯向他保证一旦拍成了票房收入绝对过亿。诱惑当前,徐峥冷静地掂量一下导演的分量,再看看剧本的含金量,发现大多数都是被导演夸大其词了。徐峥像个铁公鸡一毛不拔,吃亏的事他不干,再说,如今他已将自己经营成大牌明星了,《嘻游记》、《夜店》、《人在囧途》等多部电影,都有他的角色。
这种拒绝,让徐峥的“势利眼”声名远播,迅速成为中国轻喜剧电影的标志性人物———抹去了赵本山的乡土,弱化了陈佩斯的夸张,中和了葛大爷的调侃和星爷的无厘头。
交友“势利眼”,学习赚钱好榜样
名利往往走在一起,有了名,势必也得利。一些投资机构、理财机构纷纷找到徐峥,让他把存在银行里的钱投进资本市场,牟取更大的利益。徐峥对投资理财不是太懂,而且每次被那些专业人士说得天花乱坠,有种不真实感。赚钱真像“鸡生蛋,蛋生鸡”那样容易,天下人还奋斗干嘛,把钱直接交到投资客手里,坐享其成不就行了吗?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