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哥是我的灯罩”
姜文和姜武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兄弟俩相差4岁,作为哥哥的姜文,从小便成为弟弟的“保护伞”。姜武也以哥哥马首是瞻,大事小事,都由兄长替他包办,即便闯祸挨打,也是姜文替他兜着。如今回首往事,姜武时常感慨:“姜文的确是个好兄长,如果说我是台灯的话,那哥哥就是灯罩……”
可是,哥哥能里能外也让年幼的姜武略显稚嫩。姜文从小性格活泼,调皮淘气爱闹腾。有一次,母亲下班回来,发现姜文不见了,姜武眼噙泪珠:“妈,哥哥找不到了……”母亲吓坏了,以为儿子被人贩子拐走了,发动亲友四处寻找。折腾到天亮,母亲终于在碗橱背面,找到呼呼大睡的姜文。原来,姜文偷吃猪油后,困意袭来便睡了过去。
上小学时的一次作文课,老师布置的题目是《谁是你最崇拜的人》,几乎所有同学都崇拜伟人领袖科学巨匠文艺名流,只有姜武一人崇拜自己的哥哥,他在文中深情满怀地写道:“……哥哥走过的路,不正是我前进中的镜子吗?”后来,这篇弥漫手足亲情的作文见诸报端,并被姜武一直珍藏至今。
姜武15岁那年,姜文高中毕业考上了中央戏剧学院。从此,兄弟俩聚少离多,但这并没有影响兄弟俩之间深厚的感情,每次姜文放假回来,总会跟弟弟讲些电影方面的事情,日久天长,潜移默化间,姜武渐渐对表演产生了兴趣,也梦想着将来像哥哥一样考上中戏。
转眼间,姜文毕业了,开始频频接戏。姜武也常去剧组探班,看哥哥如何表演。回来后,他对着镜子一遍遍模仿,一颦一笑,一招一式,还真有那么点意思。后来,他把想学表演的心思跟哥哥讲了,姜文对此却没有明确表态。姜武不明白哥哥的用意,可一段时间后,他渐渐悟出了哥哥的良苦用心:以前碰到电影方面的困惑,姜武会请哥哥指点迷津,可姜文从来不马上给出答案,而是带回一些电影方面的书籍,让他阅读。仔细想来,这是哥哥在培养他独立思考的能力。作为兄长,他更希望自己能明白,表演艺术,不是想象得那样简单,需要一步一个脚印。
姜武高中毕业后,也报考了哥哥的母校———中央戏剧学院,但连考两年都名落孙山,他开始怀疑自己的表演能力。见弟弟如此心灰意冷,姜文热情鼓励:“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你可以试试考北影。”
听从了哥哥的意见,姜武决定撞撞运气。在参加北影入学考试时,老师出了这样一道题:让考生围着椅子绕三圈,然后坐下说一句“这叫我从何说起呢”。这道要求三分钟完成的戏,姜武却演了十几分钟,他是这样开的头:“老师,您知道当一个名演员的弟弟,有多么不容易吗……”表演到最后,姜武不仅把隐形眼镜都哭得翘了起来,连主考老师也被他感动得热泪盈眶。
凭借真挚有力的表演,姜武终于成功地被北影录取了。
大树底下好乘凉
北影毕业后,姜武成为哥哥的同行,可接下来的生活,并不如他预料的那般美好———哥哥这盏灯实在是太过耀眼,一心想成为实力派演员的姜武却一直暗淡无光。
姜文珠玉在前,每次接戏,当别人介绍姜武时,总会冠以“姜文的弟弟”,跟圈内人聚会,别人问得最多的话也是“你哥最近忙什么呢”?这让姜武很不自在。加上姜文是那种特别较真的人,他一直觉得姜武的演技不达标,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提携弟弟的行为。年轻气盛的姜武免不了心生嫉妒:一方面,能有个大牌明星哥哥,固然引以自豪;另一方面,姜武不想生活在哥哥的光环下,他想凭借自己的能力,在影视圈打拼出一片属于自己的新天地。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1992年,姜武主演的电影《葛老爷子》,获得长春国际电影节银杯奖。他终于为自己证明:自己的演技,并不比哥哥差。
事业越成功,姜武却越感觉到哥哥的好来,他开始后悔自己以往嫉妒哥哥的举动了。姜文在拍《鬼子来了》时,姜武正接拍电影《洗澡》。这是他从影来第一次饰演弱智的形象,压力很大。他跟哥哥沟通,想听听他的意见。这是事隔几年后,姜武再次真心请教姜文,姜文认真地说:“演这类角色,最怕脸谱化程式化,只有挖掘人物内心真实的东西,才能感人……”哥哥的话,令姜武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在精神病院体验了三个月的“非正常生活”,又观摩了中外同类作品后,银幕上,姜武最终呈现给大家一个栩栩如生又血肉丰满的“傻子”形象。姜文看后,连夜打来电话,语气兴奋地夸赞:“演得真不错,这个形象可以立得住!”能得到大牌哥哥的肯定,姜武倍受鼓舞。
也正是凭借电影《洗澡》,姜武一炮走红,人们开始对他刮目相看。事业有成,姜武却不忘感念:“哥哥的成就,对我是种激励,更能激发我的潜能。”这成了他最常挂在嘴边的话。
成名有早晚之别,但生活在同一屋檐下久了,姜氏兄弟在举止神态和腔调上的交集却很多,生活中,他们常常被张冠李戴,闹出了不少笑话。
有一次,有人问姜文,现在你跟姜武,可谓兄弟并驾齐驱,不怕他哪天超过你吗?姜文说:“我是觉得他势头挺猛。有一天,走在街上,有人指着我的鼻子问:这不是姜武吗?在《洗澡》里演傻子的那个!当时我就觉得弟弟进步很快,确实赶上来了,我们兄弟终于可以并肩作战了。我觉得,弟弟能超过哥哥,这是好事,原来我们家有一根顶梁柱,现在好了,家里有两根顶梁柱,那这个家不就更结实了吗?”
凭借实力,姜武一步步拉近与哥哥的距离。与姜文的硬汉形象相比,姜武的戏路更宽泛些,能将好人演得义薄云天,也能将坏蛋演得入木三分。但是,无论是荧屏还是银幕,姜武所扮演的角色,大多是一些阳刚不足阴柔有余的“窝囊男人”,与戏里戏外霸气冲天的哥哥姜文相比,姜武的确有点文气。老戏骨李保田这样评价兄弟俩:“他们哥俩的名字起得有点拧巴,文的不文,武的不武……”这可能也是许多人,对这对影视兄弟不同气场和气质的普遍印象。
要强的姜武不乐意了,尽管自己名气不如哥哥,可在阳刚魅力上,他决定好好和姜文飙飙戏。为此,他接拍了《永不回头》,男主角性格狂暴,彪悍威猛,许多观众在看完后都表示,姜武在这部戏中的暴戾霸气作风,与硬汉哥哥姜文有得一拼。
曾有人对姜武开玩笑说:“无论你怎样努力,都注定被你哥哥的光环笼罩着,所以要想超越他,必须将姜文这个灯罩撇掉。”姜武笑了笑戏谑道:“生活在哥哥的光环下,并不是啥坏事,大树底下好乘凉,何乐不为?”
的确,姜武此时的心态相较于刚出道那会儿,已经平和了许多。尽管也拍了不少佳作,但和姜文相比,他觉得自己还是个“非著名演员”,不过背靠哥哥这棵大树久了,他也渐渐发现了别样的生活乐趣:逛街不用戴墨镜,可以有大把的时间孝敬父母陪陪媳妇儿,这些可都是姜文享受不到的!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