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男陈道明,爱家爱动手

  陈道明是个不容易打交道的演员,每次拍完戏,别人都说:“没事找我玩啊!”陈道明却把屁股一拍:“没事别找我啊!”他讨厌应酬,平常很少出门,是个标准的宅男。宅有宅的快乐,除了众人皆知的琴棋书画外,陈道明在家还有一门不为人知的手艺———做手工活。做木工、画糖人、捏面人、当裁缝……他全都拿得起放得下。

  

  从演员陈到糖人陈

  

  恋上做手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女儿陈格。陈道明的性格比较孤傲霸道,所以跟女儿的关系一直很紧张。一次女儿陈格正在玩游戏,陈道明顺手拿起一本书指着里面的某个字问她怎么念,格格玩得正开心,哪顾得上回答他,他就马上发火:“靠墙站着去!”

  次数一多,格格对爸爸有了强烈的抵触情绪。一次太太杜宪值早班,临走前把熟睡的格格转移到陈道明的被窝里,结果格格醒来睁开眼发现自己睡在爸爸身边,立刻嚎啕大哭。

  杜宪不在家的时候,格格就像一只小老鼠,经常一天不说一句话,出房间时先打开一条门缝探头探脑,生怕遇上陈道明。实在没法避免碰到了,刚刚还挂满笑容的表情瞬间凝固,然后飞快地躲开。

  这些反常行为让陈道明心里堵得慌,他决定主动出击,改变父女间的冷战局面,但又不知该从何下手。

  为此,陈道明花大价钱为格格从国外买来了最新款的芭比娃娃和各种女孩子喜爱的礼物,但格格并没有表现出多少惊喜。细心的陈道明观察后发现,女儿只是对自己送的礼物没兴趣,而妻子买的礼物,哪怕只是个很一般的小饰品,她都非常开心———看来,不是礼物不对,而是送礼的人不对。

  不过,送对礼物的机会还是来了。那年春节,陈道明和杜宪带着格格去逛庙会,在一个卖麦芽糖的小摊前,格格看得出神,站定不想走了。换作以前,陈道明会瞪她一眼,说:走,不卫生。但看女儿看得如此入神,他觉得这是个“献殷勤”的好机会,让女儿好好体验一下这个年龄段应该体验的快乐,不该制止。

  格格的运气不好,试了好几次都没有转到自己喜欢的图案,只能遗憾地离开。陈道明计上心头,他让母女俩继续往前逛,自己回到麦芽糖的小摊前,掏钱买下了那个摊主精心制作的招牌麦芽糖花篮。

  当这个可以吃的精致花篮出现在格格面前时,格格高兴得一蹦三尺高,对陈道明的态度也温和了许多。麦芽糖竟有此奇效,陈道明忽然灵机一动,随后联系上保定一家麦芽糖作坊,置办了一整套包括小煤炉、大理石板、转盘、锡勺在内的家什拖回了家。趁格格不在家时把平时空置的储藏室拾掇一新,转眼,一个麦芽糖工作室诞生了。

  块状的白色麦芽糖在小炉上溶成黑红色的糖稀,散发出的阵阵甜香味一下就把格格引来了,看着爸爸俨然转糖摊主的风范,她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陈道明看见了女儿,叫她也来转一下。

  格格第一下就转到了仙鹤图案,陈道明有些画画功底,但用糖稀作画,还是头一遭,要保证画出来的仙鹤能完整地用竹签支起来,必须一笔到底,中途不能中断。

  一只仙鹤画了七八次才完工,格格接过这只严重走形的仙鹤时,忽然在陈道明脸上亲了一口。

  陈道明算了一笔细账:全套的制作道具和麦芽糖成本不过200块钱,甚至比不上一套芭比娃娃的外套,却收到了奇效。在孩子身上花钱谁都会,但把钱花出好效果,花得有技术含量,却是一门大学问。

  

  从面人陈到木匠陈

  

  除了糖人,格格还喜欢面人。于是,面人陈横空出世……

  但陈道明很快就遇到了新的难题———捏面人使用的究竟是什么面?他先试着用面粉,捏成型不难,可放一会儿马上会裂开。再试米粉,又缺乏黏合性,根本捏不拢。想找人打听,却不知道该问谁。

  功夫不负有心人,陈道明在家中一本南宋的《东京梦华录》中找到了线索———“以油面糖蜜造如笑靥儿”。多次搭配尝试后,陈道明琢磨出了捏面人的配方:面粉与糯米粉各占一半,用香油揉筋斗后蒸熟,加上颜料增强视觉效果,用蜂蜜增加黏合度,最后用石蜡起到防腐的效果。他还在一本清朝的书籍中翻阅到,捏面人讲究一印二捏三镶四滚,以及文的胸、武的肚、老人的背脊、美女的腰等细节表现。

  半个月之后,面人陈出师了。孙悟空、猪八戒、八仙……捏出大致轮廓后,用小竹刀细细雕刻出五官和线条,一个个栩栩如生。这些爱心面人,被格格视为心头肉,一个都不舍得送人,一字排开摆在自己房间的书柜里,爱不释手。

  对女儿越“纵容”,格格越懂事。硬手段没有起到的教育效果,在迂回战略面前却得偿所愿了,陈道明有点歪打正着的成就感。

  格格13岁那年,陈道明和杜宪决定把她送到英国去读书。在格格出发前两个月,陈道明就开始忙碌了,因为他要给格格打造一个手工行李箱。

  这个行李箱下足了功夫:箱体使用的是带着天然香味、不潮不蛀的花梨木;锁扣是方钢切割而成,结实厚重;包边用的是硝制过的牛皮;最独特的是,在箱子里面的四角,有四个不同材质的小吊坠———一角是蜜蜡,这是佛教的东西,据说能趋吉避凶;一角是龙涎香,据说百虫不侵;一角是檀香木,带有独特香味,可让箱子里的衣物香气袭人;最后一角是一个玉如意,他希望格格在国外能万事如意。

  格格拖着这个别致的行李箱来到学校,马上变成了焦点,校方还把这口箱子搬进了学校图书馆,让所有的学生来参观,领略这独具东方特色的生活用品。

  格格不在身边的时候,陈道明也没把手艺活搁下,有了灵感就做,做好了就给格格邮寄过去。几乎每个月,格格都能收到陈道明的最新作品。

  虽然在英国,但格格一直坚持使用筷子。因为那双筷子,是陈道明用沉香木做的,细细打磨后还用小雕刻刀雕出了一龙一凤的图案,每次掏出来,都能引起别人的赞叹。

  格格从不烫发,头发一直用琯的。琯头发的簪子,也是陈道明的杰作。用的是酸枝杨木,质轻结实,还有醒脑养发的功效。

  喝水的杯子就更稀有了,货真价实的乌木,不仅气味甘香,还有解毒止泻止吐的奇效。这只杯子,陈道明别出心裁地借鉴了古代酒斗的外型,将其做成上宽下窄的方形,不用的时候,摆在桌上俨然是一件精致的文物。

  

  从裁缝陈到鞋匠陈

  

  在英国见了世面后,格格身上开始出现一些不好的势头:她开始追求名牌,虽然没有要求购买,但那种想急切拥有的心态却愈发膨胀。

  按照陈道明的收入,给格格买名牌产品很轻松,但他觉得这样的苗头不对,于是他决定辗转新的阵地———化身裁缝。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