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风暴,至今已过去四年时间,但其造成的影响和后续波动依旧可怕,比如近几年发生的欧债危机、迪拜危机、温州民间借贷危机等,都与2008年的金融风暴有一定关系。这段全球经济触底、回升,直至下一轮增长周期到来前的时间区间,被称为后金融风暴时代。
在后金融风暴时代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大背景下,2012年,有两个温州商人引起了全国人民的关注。一个是林春平,从“金融大英雄”沦为阶下囚;一个是胡福林,从震惊全国的跑路老板成为企业家自救的标志性人物。仔细分析他们的人生经历,我们不难看出:他俩和中国成千上万的企业家一样,都是2008年金融风暴的受害者。只不过,在风暴过后,由于他们的选择不同,而命运迥异。相比金融风暴,更可怕的是人心、人性的危机。但愿林春平和胡福林的故事,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示——
“大米之王”的弥天大谎
19岁那年,温州小伙林春平来到深圳闯荡,靠做皮革生意赚得盆满钵满。
渐渐地,林春平不再满足于做小买卖,他放弃了收入稳定的皮革生意,跟风做起了自己并不擅长的航空货运,结果不仅把前几年赚的钱赔了个精光,还欠下一屁股债……
为了寻找发财捷径,2005年后,林春平选择了出国谋生。两年内,他先后去过新加坡、加纳等多个国家。2007年年初,他“衣锦还乡”,在深圳成立了春平丽泰米业有限公司。他还经常回温州拓展业务,并宣扬自己在国外发了大财,在广东有了实业。
有人问他是怎么发财的,他说是在国外做矿产生意,但没几个人相信。林春平想到了利用媒体宣传自己。2007年4月,温州某报头版刊登了他的“创业奇迹”:他通过一家中介机构了解到加纳有个铜矿,于是花了五十多万美元接手,并且以10%的利润回报和当地酋长打成一片,第一个月采矿便挖出价值上百万美元的十几克拉钻石,但他始终决心回温州发展,让“国外淘的金在国内发光”……
这篇报道让很多人相信林春平真的发达了。有人问他:“你过去做皮革,怎么现在突然卖大米了呢?”他笑着说:“我这人就喜欢不按常理出牌,总是走与别人不一样的路。你知道吗?有一次我去香港参加世界性的经济论坛,结识了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位专家,对方告诉我,全球性的粮食商战马上要打响了,这块市场会很热……”
过去的债主听说林春平发达后,纷纷要他还钱,但他反过来劝大家:“这点钱还怕我还不起啊?你们要是有眼光的话,就放在我这里让钱生钱吧,我保证你们今后会获得更多的回报!”债主都信以为真,有的还继续借钱给他。
2008年,金融风暴爆发,林春平的米业公司遭遇了重创,但他没有接受现实,反而玩起了更大的金钱游戏——当时,很多中小企业急需资金,他从中看到了民间借贷的商机,在圈子里放出话,说他联合西非、欧洲的一些温州籍商人投资了1000多万美元,在黑龙江、浙江、山东等地建立了粮食生产基地,他要做国内的“大米之王”。这些举动让他筹集到了许多民间资本,雪球越滚越大。
2009年,林春平又号称投资5000万元,将年产6万吨的日本佐竹稻米加工流水线引进到了他在浙江兰溪的生产基地。2011年年初,他在温州成立中国春平集团,自任董事长,并对外公布集团下辖15家全资和控股子公司,业务分布于40多个国家,年产值达50亿元以上……
林春平的“生意规模”日益壮大。可他清楚这些都是空架子。借贷来的钱怎么还?他只能拆东墙补西墙。2011年下半年,温州民贷危机爆发后,圈钱心切的他又找到了当地一家媒体,爆料自己花6000万美元收购了美国大西洋银行。
由于中国人收购美国银行史无前例,这篇报道出来后在全国引起了空前反响。2012年2月1日,在世界温商大会上,林春平成了万众瞩目的明星。很多人围着他好奇地问:“你一个卖大米的,为什么要去美国买银行呢?”他笑着解释:“我想拓展自己在美国的人脉市场,因为买了银行,我就可以接触很多那边的政府高官、金融精英,还有机会参加各种世界组织的论坛会议,这些可都是无形的资产啊!”
其实,林春平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借势圈钱。当时温州正陷入民贷危机之中,很多民间资本不敢轻易投资,而他想借“收购美国银行”之举,建立起一个实力强大、值得信任的企业形象,从而吸引资本。
可纸包不住火。2012年3月,新华社记者在美国特拉华州、温州两地深入调查后,披露了林春平收购美国银行一事纯属子虚乌有——他只是以近乎零成本的代价买了一家已宣布破产的经营性公司。谎言被揭穿后,林春平被迫向公众鞠躬道歉。不久,在压力下,他又辞去了温州市政协委员职务,一场金融闹剧草草收场。
正是这场闹剧,把林春平送进了温州警方的视野。据警方调查,林春平等人自2011年以来,为牟取巨额的非法利益,聘请开票人员、财务人员,利用伪造的海关完税凭证抵扣进项税额,对外承接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业务,并收取开票额4%至6%的开票手续费,向广东、福建、江苏、上海、湖南等22个省市的企业大肆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涉及虚开金额数亿元,税额上亿元,造成几千万元的国家税款损失。
2012年6月9日夜,温州警方在珠海市擒获了林春平。7月17日,林春平被温州市人民检察院依法批准逮捕,等待他的将是法律的严惩。
《天下男人》解读:客观地说,林春平的大胆、精明、能干,值得肯定。但物极必反,过于大胆,就会变得疯狂;过于精明,就会反被聪明误;过于能干,就会“惊天动地”。他的人生出现重大转变,是在金融风暴爆发后——本身就暗藏巨大借贷风险的他,依然选择了进一步依靠借贷来扩张自己的事业。这是一种极其危险,也很不负责任的赌徒心态。正是由于这个抉择,导致了他后来一系列“惊险”的举动:扩张假象、编造“收购门”、虚开发票……林春平曾说过一句十分经典的话:“不管做哪一行,只要脚踏实地,有多少钱做多少事,把诚信和口碑做好,就会取得成功。”而他恰恰没有做到这一点,所以才有了今天的下场。
“眼镜大王”的回归
高中毕业后,温州人胡福林接手父亲的眼镜批发店,并说服家人办起了信泰眼镜厂。
后来,胡福林先后成立了浙江泰恒、上海信泰等多家眼镜公司,最辉煌时,集团员工达3000余人,成了名副其实的“眼镜大王”。
然而,2008年的金融风暴,令胡福林的信泰集团出现了颓势。但这年年底,他竟出人意料地开始进军新能源领域——先后投资6亿元组建了浙江中硅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温州中硅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光伏企业,大举构建新能源版图,并谋划上市。
一边是生意滑坡,一边又扩张新领域,胡福林为什么要这样做?他的钱从哪里来呢?原来,金融风暴后,国家拨款4万亿元救市,温州大小银行每天围着胡福林转,都希望把钱贷给他。他也很想趁机完成企业升级转型,便照单全收,贷到了大量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