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功利的散淡日子

  五一小长假前,与几位朋友约好,去我小时候生活过的乡下游玩几日散散心。

  4月29日晚,他们分别驱车从上海、南京等城市来到赣中的一个山村,我则早已守侯在了村中。一进村,他们就被浓浓的乡土味吸引,一兴奋,居然把车开进了深深的土坑里,爬不上来了。我连忙赶了过去,他们却依旧陶醉在乡村世界的芬芳之中:“这儿真好!这儿真漂亮!”朋友中的两位女士丝毫不为轿车陷进土坑而发愁。

  我托乡亲们找来钢丝绳,经过一番忙活,终于把轿车拖了上来。这里素有“山林活氧吧”之称,古老的树木是千百年的陈迹,不经意间房子的一角有山花的暗香盈袖,更有缕缕清香润泽身心。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风光无限的华林山,躺在水库边的草坪上,心灵顿感放松。朋友凑过来看着我,看着水库里的水,看着天上的云,悠然地说:“走进自然,没有功利,实在是一种享受,更是一种人生。阳光、绿草、碧水、空气、哥们,不正是人生的必须吗?够了,这就是精彩的人生,懂得珍惜欣赏,其他的都不重要了。”朋友的话,立刻让我顿悟了,那种为谋职位的浮躁,为争高低的烦恼淡却了许多,心境倏忽变得平静了。我们拍照、赏花、聊天、说笑话、听鸟叫,玩得不亦乐乎。

  朋友相聚,没有互相托付办什么事,也没有为了职称、为了位子、为了权势的你争我抢,没有那种膨胀的、竞争的、都想极力占有的氛围,没有功利,没有东方式的客套,没有为了座次而不舒服,没有强挤出来的笑脸,更没有勾心斗角、暗使心计的累。我们的笑声,我们的胡侃海聊,与草丛里的虫鸣,与忽远忽近的鸡犬声一起成为一种神韵。聊到激动处,朋友们又是骂又是笑——骂现实中的假丑恶,笑中国牛没疯,挤牛奶的人却疯了!

  现代社会是快节奏的,火车一再提速,车窗外一晃而过的风景变得模糊起来,原先的山水画被涂抹成抽象画;飞机提速后,天涯的距离也在咫尺之间,中间省略的是“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的相思柔情;因为忙,短信问候代替了“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的家书,洛阳的秋风再也吹不出万缕乡思,盎然的美景再也无法进入心头。我们经常打电话,总是听到这样的抱怨:“哎呀,忙得不得了。”现实生活中连打瞌睡都是匆匆忙忙的!忙啥呢?忙提职加薪,忙孩子上学,忙孙子进幼儿园,忙学业,忙家业,忙事业,一天到晚忙个不停。难得这样偷闲几日,尽情地享受吧,人生苦短!

  我不敢用陶渊明的诗自我标榜:“少无适俗韵,性本爱山丘”,只能说,自幼生在乡村,长在乡村,18岁才离开乡村,对于乡村,总有一份割舍不断的恋慕情愫。在钢筋水泥建筑的世界里住久了,总担心接不上地气,怕生命悬起来,同行的朋友都有这种感觉。我知道,他们都是从乡村走来,小时候都吃过乡风乡水,吃过清苦的。

  风,拂过面颊,自然香沁过身心,从闹市带来的喧嚣全部让乡野的风景慢慢消化掉了。我们来乡村已经好几天了,但都没有走的意思。我们一直这样说着、玩着、想着、听着、拍着照、嬉闹着,有人说该离开了,我们这才意识到,假期快结束了,为了生活,我们还要奔波,还要回到红尘中去。

  离开前的最后一顿晚餐,到哪儿吃?我提议,到我出生的地方去,到那里去吃一顿我小时候爱吃的美味。不需要开会,也不需要讨论,一路欢歌笑语,我们来到了共青水库的山脚下,来到了我外婆家的小村旁,来到了母亲长眠的地方。朋友合起了双手,默默地注视着母亲长眠的方向说:人一生有两件事永远值得仰视,一是星空,一是母爱。我屏声静气,默默无语,两眼发热,鼻子发酸。我好像远远地听到外婆和母亲在乡路上的踢踏声,那声音伴着蟋蟀的吟唱。那时,我们的生活还不富裕,母亲体弱,没有奶水,便和外婆一起四处奔走,为我找奶妈,好不容易把我拉扯大。那时,我在乡路上听到的虫鸣,我在母亲怀抱里听到的鸟叫声,比歌星的歌更动听。

  “来,喝酒,全是刚从地里弄来的新鲜土菜,酒也是我自己酿的。”战友一直住在这里,他的一声招呼把我的思绪拉了回来,这儿没有星级饭店的豪华,没有鱼翅鲍鱼的奢侈,但一桌的乡土味芳香扑鼻。

  要分别了,朋友们感慨,自由自在、散淡散漫、没有功利纠结的闲适日子就要离我们而去了,什么时候能再过这样的日子呢……

  编辑家英宏xjjyh_326@163.com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