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百姓的“通胀”生活

  对于日常生活开支占总收入比重低的人,尤其是富豪来说,消费品价格上涨可以忽略,而富人的绝大部分其他资产,却在被超发货币吹大的资产价格泡沫中,参与了向老百姓“收税”的过程;对于日常生活开支占收入比重高的老百姓来说,通胀将明显降低他们的生活质量,并侵蚀他们可怜的应对紧急事件的保障性存款。

  现在,中国的通胀预期加剧,面对逐渐被通胀侵蚀的财富,老百姓该怎么办呢?中产阶级和工薪阶层,应该如何保卫自己的生活和财富?

  

  多吃了“三成”钱

  吃了几十年的猪肉炖粉条,最近却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市民刘华夫妇的餐桌上消失了——粉条的价格从去年同期的3.2元/斤涨到了5元/斤,猪肉的价格则从夏天的6元/斤涨到8.5元/斤,老刘不得不忍痛割爱。

  对于家庭月收入超过5000元的刘华夫妇来说,别说是在齐齐哈尔,就算拿到大上海,也并不算低。猪肉、粉条的价格涨这么点儿似乎也问题不大,但居家过日子,这个钱不省还真不行——因为不光是猪肉粉条,没几个月,什么价格都涨了。

  东北人最常吃的大白菜涨得最离谱。今年大白菜刚上市时,同往年一样只有两毛钱1斤,但不出一周,大白菜的价格就翻了倍。往年6毛钱1斤的土豆,也涨到了1元钱1斤。

  根据刘华的观察,不光是蔬菜,大米、鸡蛋、豆油、苹果,什么都涨了。公车上、超市里、办公室内……涨价成了万能的寒暄开场白。

  为了省点儿钱,刘华还从女儿那里学会了网购,被“时髦”地过起了网上生活:仔细比对着淘宝卖家的信誉度、产品的销量和评价,寻找着更便宜的大枣、枸杞和木耳……

  刘华的老公郭阳,跟他的公务员同事们,也不敢轻易下馆子了。原来1元钱1串的羊肉串,现在涨到了1.5元;以前逢餐必点的锅包肉,价格虽然没变,但分量足足少了1/3;原来3个人吃饭,六七十元就能搞定,现在没个一百多元,根本下不来。

  一周前,刘华刚刚交代给郭阳一项艰巨的任务——每天下班后,顺路到全市最大的大润发超市逛上一圈,看看有没有什么货品打折。为了限制优惠价购买量,大润发超市规定每张会员卡每天限购大米10斤,豆油两桶。而退休在家的大叔大妈们,像蚂蚁搬家一样,每天都去超市买米买油,盛大米的塑料袋常被抢光。

  看这阵势,刘华便与郭阳商量着,把之前单位过节发的1000元购物券,先拿出500元来买大米、白面和豆油——原来他们打算多攒些券,把家里用了10年的旧洗衣机换掉。“洗衣机可以有钱了再买,但米、面、油都在涨,这可没法儿不吃啊。”郭阳说。

  看着大润发收款台前长长的队伍,郭阳不由想起2007年物价上涨时,重庆家乐福促销食用油,原价每桶51.4元只卖39.9元,大量市民凌晨4点就开始排队,抢购时发生严重踩踏事故,3死7重伤的旧事,感慨不已。

  刘华说算算细账,就算省着吃,现在每月生活费也得1300元,比七八月份多了300元。

  除了吃的,破近年纪录的棉价,也让冬衣的价格大涨,这也让刘华不得不再对自己狠一点儿。

  刚入冬,刘华就发现,羽绒服的标价比去年贵了两百多元,她便把准备淘汰的羽绒服拿出来,再穿1年。

  为了全家人的未来,刘华不得不这样精打细算。1998年,刘华下岗了,同时失去工作的,还有她的大妹和二弟,刘华不得不偶尔接济他们。之后的十几年里,刘华没能从单位拿到一分钱。所幸的是,她老公郭阳是公务员,收入稳定,日子还算过得去。

  直到1年前,满50周岁的刘华才开始拿到每月1100元的退休金。这些退休金刚够女儿的教育费用——刘华的独生女儿在广州读研究生,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就要11500元,随着物价的上涨,刘华计划着多给女儿准备些生活费。

  为了让女儿过得好一点儿,郭阳每月都会固定拿出1000元存入银行,年底发了奖金也不动用一分,梦想着攒够了钱,给女儿在大城市买一套房子。

  但他们存钱的速度远远赶不上房价的上涨速度。现在,即便是在齐齐哈尔,市中心的房子也涨到了5700元/平米,而在女儿读书的广州,房价几乎是齐齐哈尔的4倍。

  涨价的事还远没完。除了电价据说要涨之外,跟人聊天时,刘华听说水价、天然气价等不久也要继续上涨了。

  

  中产阶级的资产保卫战

  面对物价上涨,手有余钱的中产阶级,依然青睐房产、股市和贵金属来保值增值,只不过这次房市的战场,从一线城市转到了二三线城市。

  再过1年,王刚在广州读研究生的女儿就要毕业了。今年10月初,他本想给女儿在广州买套房——这已经是他的第四套房子了——没想到,几天后,广州出台了“限购令”。

  因为没有广州当地户口和社保,王刚准备好买房的钱又“闲”下来了,王刚不得不重新盘算。

  身为贵州省都匀市一家三甲医院院长的王刚,月入一万五,同在一家医院工作的妻子收入也不低。在这个三线城市,他们属于“有钱人”。

  去年,王刚打算再去买辆车,但转念一想,车不保值反而会跌价,与其买车,不如存银行。

  但存银行也不划算——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9月份CPI同比上涨3.6%,创下近23个月来新高,按照目前一年期定期存款2.5%的利率推算,10万元存一年就会缩水1100元。

  他最终决定将钱给念经济学的女儿,让她去投资炒股。不久前,股市刚刚站上3000点,在所有的投资渠道中,这个看起来似乎“最靠谱”。而她的女儿,运气似乎也不错,1年前,就用老妈给的8000元股本,赚回了研究生期间的学费和生活费。

  股市,对王刚原本是有切肤之痛的。

  2007年,中国也曾遭遇同样的通胀压力。那年春节后,从猪肉开始,从方便面到成品油,价格一路上涨。CPI一步一个台阶:1月还只有2.2%,4月就上到了3%,11月则创了11年来的新纪录,达到6.9%。

  眼看着钱越来越不值钱,王刚的妻子决定进入股市。

  彼时的股市,牛气冲天。股指、成交量、开户数屡创新高,引发“全民炒股”的热潮。王刚的妻子投了10万元,半年就赚了5万多。

  但是好景不长,2007年10月~2008年9月,上证指数从6000多点跌至1800多点,王刚的妻子和众多小股民一样,没能逃出股市暴跌阴影,连贱卖带割肉,只剩下了5万元,他们的投资保值计划算是彻底失败了。

  此后,他们开始酝酿投资更有潜力且风险较低的房地产市场。2008年,正好赶上市中心拆迁,建CBD。王刚花了10万元,盘下了一个100平方米的一层门市房。刚租出去的时候才200元/月,不到两年,租金就涨到了700元/月。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