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单独二胎”政策,直接影响1500-2000万人,可谓影响广大。
单独二胎政策从有苗头开始即被热议,隔三岔五就被热炒一回,终于尘埃落地之后,并没有出现一边倒的皆大欢喜场面。据统计,符合生育新政策的夫妇约过半数人有生二胎的愿望,也有不少放弃生二胎,还有更多的人陷入“生与不生”的矛盾纠结中。
联想到前两年双独夫妇允许生二胎时上海45.3%的家庭放弃二胎,不得不说,现代人在生育观上越来越理性了。二胎不仅仅意味着一个新家庭成员的诞生,还意味着一份更重的压力和责任。面对越来越宽松的二胎政策,你会为独生宝贝添个小伙伴吗?
第一部分 现象:让生都不生VS挡都挡不住
现象一:符合条件的家庭生育二胎意愿低于预期
当全国普遍由“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的强硬政策到“双独生二胎”到“单独二胎”一步步推进放开二胎生育时,山西翼城已进入“二胎”试点第28个年头,生育率不升反降,人口增长率仅为2.71%,远低于全国5.84%的平均水平。
2011年底,河南正式启动“双独二胎”政策,两年来,仅有600多个家庭生了第二个孩子,而此前的预测是,河南省每年会多出生1.8万人。
全国各地的情况都差不多,在宁夏银川,“双独夫妻申请二胎寥寥无几”,在安徽合肥,每年审批的双独二胎指标只有几例……
中国社科院一项调查显示,符合二胎政策的家庭中,最终选择生二胎的只有10%。
现象二:新版超生游击队
富人、名人超生现象已非个别。高收入家庭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全职太太带着两个、3个甚至更多数量的孩子。没有了传统的“组织”、单位和居委会的约束,有能力承担社会抚养费和高水平教育经费的高收入阶层欣然加入超生游击队。与此同时,各界名人除了依法交纳社会抚养费这一途径,更有能力让自己成为中国土地上的外籍人士,躲避生育政策的束缚,不必东躲西藏,就能让“吐鲁蕃”“海南岛”顺利降生。
与此同时,“延续香火”、“多子多福”的观念在一些落后地区特别是低文化群体、贫困农村还有相当数量的认同人群,生育的随意性很大,据报道,深圳一对拾荒者生了5男4女共9个小孩。
第二部分 放开单独二胎的不同反应
支持派:太好了,一定再生一个,不让独生孩子有孤单的童年,分担以后的养老压力。
喜大普奔,别让我等太久
徐丽 29岁 杂志社编辑
我一向是个专心业务的人,现在却每天第一个抢当地日报认真研读,想从报纸的最新消息中,找到去年底十八届三中全会宣布启动的“单独二胎”政策在我们这个二线城市落地的蛛丝马迹。
我是石家庄本地长大的独生女,丈夫来自宣化农村,上面有两个姐姐。恋爱时你侬我侬什么都不想,甚至还做过丁克的打算,可真正进入婚姻中,生活接了地气,就不这么想了。
我是独生女,知道独生孩子的孤单。爸爸妈妈都在企业上班,每天忙得什么似的,我从小守着一堆不会说话的玩具长大,看到谁有兄弟姐妹都羡慕,哪怕看人家打架都觉得有意思。当了妈妈以后看到女儿一个人坐在玩具中间,嘴里嘟嘟囔囔地跟她的积木说话,我就像看见小时候孤单的我,心酸得不行。我们再爱孩子也毕竟是两代人,有不同的兴奋点,孩子心中有大人所不了解的世界,还有父母无法替代的成长烦恼,都要独自面对和消化。都说独生子女比较自我和自私,谁倒是告诉我,我们就是一个人,不自我还能怎么着?
去年年初,爸爸踩着两个凳子给客厅的吸顶灯换灯泡不小心摔了下来,脚裸处连摔带砸成了粉碎性骨折。妈妈看到软垂着转了方向的脚,当时就瘫了,血压“噌”地蹿到220,十好几天下不来,晕得起床就打晃,更别说照顾病人了。那是一段地狱般的日子,爸爸躺在医院里,先强力牵引、再从髋骨处取骨接骨、又二次植皮,痛苦不堪,那么坚强的人也会不时冒出沉闷的哼声,让人心疼欲裂,这一切都得我自己扛。丈夫单位忙乱不堪,工作之余照顾好女儿再来医院不时探望一下已是极限,所有的心理和护理压力全砸了在我一个人身上。谁都知道照顾骨科病人有多难,而且不是三天两日。我累得天天眼冒金星,请假请得看见领导就想躲。
从那时起想方设法生二胎就成了我坚定不移的目标。
有人告诉我数种“曲线生娃”的办法,我认真衡量过这些办法的可行性,来回掂量荷包和麻烦程度,最后一一放弃。
终于等到了“单独二胎”的出台,可以不用绞尽脑汁“曲线生娃”了,真像去了一块心病一样畅快。从那一刻起,我就开始调养身体、关注地方政策,只等“单独二胎”在本市落地就积极备孕,迎接新成员的到来,希望不要让年近30的我等得太久。
放弃派:能把一个孩子带好就不错了,哪有心思生第二个,就是政策让生,也不敢生。
养好一个比生两个重要
魏雅璇 32岁 中学老师
今年过年的时候,我们照例用各种年货把车的后背箱塞得满满的,一家三口高高兴兴踏上回老家的路,打算踏踏实实在家度过7天年假。可是呆了不到5天,老公就主动以值班为理由告别父母,提前回归。无他!太烦了,在家这几天,公婆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在力劝我们同一个问题:赶紧生二胎。
劝到最后公婆急了,老公也急了。婆婆哭哭啼啼地说,以前国家不允许咱听国家的话,现在国家让生了为啥不生?萌萌再好,毕竟是个丫头,将来总是人家的,后代姓别人的姓,算不上孙家的香火。两口子双职工,一个月大几千块,养10个孩子都不成问题,怎么就不肯再要一个自己的孩子?老公忙不迭地捂住萌萌的耳朵,生平第一次冲婆婆吼了起来:“别说了!萌萌还在这呢。以后二胎的事别再跟我提,也别跟雅璇提,我再说一次:我们不生二胎,别想了。
看着婆婆哭得伤心,我有点不落忍,但我跟老公一样,也已经不胜其烦了。我都不知道,在农村生活了一辈子、连奥运会几年开一次都不清楚的人怎么会对单独二胎这事知道得这么及时,几乎是从有风声就开始劝我们生。每次一通电话,不管说什么,最后总能落到这事上。
我跟老公的意见很一致:不要,有一个就够了,养孩子又不是打群架,需要以数量取胜,只要好好把女儿养大,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这父母就算当得称职。
公婆有这种想法我不怪他们,因为在他们印象里,多个孩子就是添双筷子的事,但在城市,养孩子跟抄家有一拼。几年前就有专家测算过,在城市养大一个孩子平均要49万,现在恐怕翻一番不止了吧?前些天我一同事生孩子,顺产,出院时居然花了8000多块;另一个同事,找了家不错的幼儿园,一个季度托儿费就要5000元;还有一个同事的儿子在上大学,他一年挣的钱刚好够儿子的开销,林林总总这些都不敢细算。我们一个月挣这几千块钱在公婆眼里是吃不清花不完的天文数字,可是在现代都市,这不过亚小康水平,除去房贷、养车、养女儿、日常开销、孝顺父母,剩不下多少,我父母还好些,有退休金有医保,公婆当了一辈子农民不干活就没收入,我们怎么也得为他们存点看病养老的钱,想想这些,头都会大,哪还有心思要二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