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单车“淘”房的日子

  自2010年起,房产调控新政频频来袭,全国各地楼市从5月的一片哗然到至今的原地踏步,引来更多看房客的驻足观看。在各小区周围,房屋中介鳞次栉比。看到他们在橱窗里打出的房源降价的诱人信息,原本安心租房的我也蠢蠢欲动,和老公商量着买一套合适的二手房,确切地说是“淘”。结果老公长叹一声:“在北京哪买得起啊!”

  我给老公算了一笔经济账:我们现在每月租房(小两居,60平方米)花费2500元,一年3万元租金。最主要的是这永远是别人的房子,我们随时都有可能被房主扫地出门,因此租的房子住起来总不踏实。试想如果我们贷款买一套160万的小两居,除了首付30%,余款按20年还清,月供是6000多元,近两年单位分房后,我们可以出租一套,每月至少也有2500元的租金,正好可以充抵到月供里,这样还贷款的压力就会小很多。

  这样一算,老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我们一有时间就骑着自行车四处看房。当初在中介登记电话号码时,我实在没想到客户信息共享范围之广,使得我的手机铃声此起彼伏,无论上班亦或吃饭,甚至是晚上休息时间,我都会收到不同中介公司打来的电话。听中介说现在还能和房主坐下来侃侃价,以前连和房主坐下来谈谈价格都是不可能的事。特别是三四月份房价天天攀新高时,有许多买卖双方已经谈好的房子,也许就隔一顿饭的功夫,房主都能坐地涨价几十万。这让我们瞠目结舌。

  我首先从现在租住的小区看起,这是位于西三环中段的居民区,公交车密集,大型超市就有三四个,购物出行非常方便,这是宜居社区的重要衡量指标。

  在这条路上有几个大的居民区,其中有一个小区生活气息很浓。小区门口从早到晚热闹非凡,小商小贩们从四面云集到这里,瓜果、蔬菜、小吃、针线、小商品以及几十元一件的衣服、皮包一应俱全,让人误以为到了某个偏远地区的集镇。我不由得看了看儿子,觉得这种生活环境实在不适合孩子。

  不久,中介小李告知铁路小区出了一套两居室。到了小区楼下,才知道等着看房的人有好几拨儿,那一刻我真正感受到排队看房真不是虚夸的。房主一看就是北京本地人,他一边推介自己房子的优点,比如小区环境、楼层、房屋构造等,许是听到有人对房间的不合理构造有疑虑时,他适时地向大家提出改造房屋的N种设想。等到都看完后,房主跳上一辆蓝色的车,从车窗里甩出一句话:“这一套房子还抵不上我一车轮子。”然后扬长而去。我从心里反感他的自大,当即跟小李说这房我们不考虑了。

  翠微中里、翠微南里、翠微东里、翠微二号院是我单位附近的小区,这里的主要卖点是学区房。因此不管是上世纪70年代还是80年代的房子,一律都卖到了3万元/平方米。在一个多月里,我在翠微一带看了五六十套房,总是因为设计或年代久远而差强人意。中介告诉我们过户一年后就可以上翠微小学。但是我们认真咨询后才知道在此落户3年后才能入学,况且每年学区划片区域等政策都不一样,不能偏信中介。想想现在已5岁半的儿子明年就该入学,何况我们的属地学区也还不错。于是,我放弃了翠微的学区房。

  在中介的游说下,我们的看房目标一路南下,一直看到了丰台区七里庄。

  这里的公交线路四通八达,出行便捷,更有华堂商场在此落户。关键是地铁九号线和十四号线2011年底要在此竣工。然而,这一带房价飚升的幅度与速度远远先于地铁的开通。我们只能望“房”兴叹。

  看的房多了,经验也随之增加了不少。知道了央产房和商品房的不同、单位公房和回迁房的差距。有的中介在我看房后,就会竭力劝我和房主约谈签合同。尽管中介不失时机地劝我赶紧出手,不要妄想房价下跌了,他们还会报料说“哪套房子又卖了”、 “房产市场回暖了”之类的话。我通常莞尔一笑说:“没事,谁爱买就买吧!我只是在‘淘’一套合适的房子。”

  也许是中介们急于求成的心理使得他们对我这个长期观望的看房客失去了耐心,就不再那么频繁地给我打电话,我的手机也因此清静了许多。

  (责编/诗坤shikun01@163.com)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