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雁王”的坎坷创业路

  大雁,属天鹅类,又叫野鹅,在我国常见的种类有鸿雁、豆雁、白额雁等。大雁浑身都是宝。雁翎是治小儿惊风的“灵丹妙药”,小孩晚上睡不着觉成宿哭,佩戴一只雁翎,就有奇效。雁肝呢,据说是欧美飞行员餐桌上的指定食品。雁肉是绿色食品,既香又有营养。

  在吉林省向海保护区,人工驯养大雁因对牧草破坏小,是当地政府大力扶持的养殖项目。今年39岁的崔本君,10年前开始专攻驯养能飞回来的大雁。如今,他已拥有5个养殖基地、8万多只大雁,被人们誉为“东北雁王”。崔本君的创业路充满坎坷,他是怎样一步步走过来的呢?

  养过鸽子养过狗跑过运输,28岁开始考察驯养大雁

  崔本君,1971年11月出生在吉林省通榆县开通镇九委四组。这里是大雁南北迁徙的雁道,每年的春天和秋天,都能看到成千上万的大雁从这里飞过,一飞就是半个多月。当地的老百姓每到这个时候,都有可能捡到一些从空中掉下来的老雁或是有伤病的雁,然后带回家做着吃。崔本君小的时候,也曾尝到过雁肉的美味。

  对崔本君来说,饲养大雁是一种偶然,也是一种必然。少年时代的崔本君,就对饲养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也展现出超出同龄人的商业头脑。他还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开始养鸽子,鸽子繁殖得很快,半年多就达到了几百只。就在崔本君欢天喜地地琢磨着卖了鸽子发笔小财的时候,养在土墙屋里的几百只鸽子,一夜之间被小偷掏开墙洞偷个精光。

  从学校毕业后,崔本君看到当地狗肉馆生意很好,狗肉的价格也是一路上涨,于是他就动起了饲养狗的主意。有一年,他去内蒙花钱收了100多条内蒙大狗回来养。没想到,养了三四个月后,狗群中有的狗生了病,还慢慢传染给了其他的狗。崔本君赶紧找兽医,兽医并没有看出是什么病,只给开了几百块钱的药。因为没有对症下药,100多条狗陆陆续续全死掉了。

  两次饲养失败,让崔本君暂时放下了饲养动物的想法。后来,他开始当司机帮别人跑运输。那个时候,跑运输虽然很辛苦,但赚钱比种地来得快得多,他一个月最多能挣到3000块钱。虽然工钱不低,但他总觉得给别人打工,不如自己有车自己跑。所以攒够买车的本钱后,崔本君自己买了车跑运输,收入比当司机可观多了。

  上世纪90年代,农业中的特养项目一浪高过一浪。1999年,已近而立之年的崔本君因一个偶然的机会,开始把创业的目光投向驯养大雁。

  当时,崔本君去长春办事,听一个朋友说养雁的市场前景很好。朋友建议崔本君放弃“养车”改养雁。崔本君从小一年年看着大雁从家乡的上空飞过,本来就跟大雁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于是,他很快就接受了朋友的提议,决定养雁。

  要养雁就得先引种。崔本君到全国各地考察了一圈,发现有人用朗德鹅、韩国鸭冒充大雁;有人把雁腿掐折,或将雁翅膀剪断;好一点的就拿网罩上、用笼关着。总之,市场上就没有好好飞的雁。结果,跑了一圈回来,他好雁种没找到,倒是搭进去几千块钱的旅费。这件事也因此搁置了下来。

  从花11万元买回57只雁起步,为驯养出能飞回来的大雁费尽周折

  2000年,崔本君在长春的那个朋友又给他打来电话,说黑龙江有个地方有人在养雁,品种不错,因为某些原因养不下去了,想卖。崔本君听后,很快就和朋友开车去了黑龙江。看过雁种,崔本君经过和对方协商,最后花了11万元买回57只雁。接着,他到当地林业部门,办了一个野生动物驯养许可证。

  大雁并非好养的动物,它的习性是南北迁徙,而崔本君却想养出既能飞,又能像鹅一样恋家,知道主动飞回来的大雁。身边的人知道他的心思后,都说他的想法很不切合实际。但崔本君并未因别人的质疑而动摇自己的想法。转眼间,大雁已经养了两年了,从最开始的50多只雁,到后来又逐步引种繁殖,大雁已经有几百只了。眼看着雁渐渐长大,可以展翅高飞了,但崔本君仍没有琢磨出让大雁“主动回家”的方法,心里很着急。

  在崔本君养雁的这两年里,总少不了会碰到大雁生病的情况,他每次都会去找一位很有经验的老年女兽医。崔本君并未告知老兽医他在养雁,而是说他在养鹅。老兽医会问清“病鹅”的具体症状后,再开药给他,每次却也能药到病除。接触的时间久了,崔本君跟老人家也就熟悉了起来。有一次,老人家提出要崔本君带她去“鹅场”看看,崔本君答应了。没想到,老人家在看到“鹅”的时候,就肯定地对崔本君说:“你养的不是鹅,是大雁,只是还不会飞,属于半成品。你有什么问题,就跟大娘说吧。”崔本君一听,把自己希望能让大雁“主动回家”的想法说了出来,说自己想了快两年了,也没想出解决的方法。老兽医听后,对崔本君说:“这个大娘能帮你,大娘以前是国家育种中心的。”这可把崔本君高兴坏了,难题终于可以解决了。

  老兽医教崔本君怎样调教出能飞回来的大雁。她告诉崔本君,飞得不好的不要,飞得太好的也不要,留中间这一块驯养。过后,崔本君把那些飞得不好的送人了。但他想不通,为什么飞得好的雁也不能要呢?毕竟老人家是热心帮忙,他也不好对她提出质疑。而自己又舍不得处理掉那些飞得好的雁,于是,就偷偷留了下来。

  2002年,雁都长大了,能飞了,也确实做到了白天飞出去,晚上还能飞回来。这让崔本君兴奋不已。没想到,有一次野生雁群在经过他的雁场上空时,看到下面的雁群,低空绕着雁场盘旋了几圈,下面的雁群就毛了,那些飞得好的就跟着野雁群飞向了南方,再也没回来。这一飞就飞掉了三四百只,崔本君这回傻了。直到这时,他才弄明白,为什么当初老兽医说飞得好的雁也不能要。眼看这三四百只雁就这么飞走了,造成了二十几万元的损失,崔本君后悔不已。

  受非典和禽流感影响负债几十万,不言放弃终于迎来事业大发展

  2003年春,崔本君吸取经验教训,改进自己的养雁方法。正当他打算扩大雁群时,没想到非典来了。林业局等有关部门的人都下来,查人工驯养野生动物,崔本君的雁场也接受了检查。

  当时,有关部门下令说:不能少了,不能丢了,也不能卖。怎么办?只能响应国家号召。

  崔本君悉心养着自己的雁,期望着非典早日结束。这买卖一停就是一年。

  真是天不遂人愿,非典过去后,紧接着又赶上了禽流感,依然禁止雁的买卖。这让苦撑了一年的崔本君非常焦心。为了养雁,他欠下了几十万的外债,给朋友打电话借钱,朋友多半都不会接听。为了养雁,崔本君用以维持生计的车也让他给卖了,妻子为这件事跟他冷战了很长时间。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