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在商、周时实行的是全民皆兵。军队的核心是王室与贵族子弟,基干力量是由平民组成的甲士。
秦统一后,出现了全国规模的征兵制,农民是兵员的主要来源。秦朝兵役和劳役极为繁重,当时全国人口有2000多万,而经常被征发服兵役、劳役的就有两三百万。
汉承秦制,规定男子在适龄期间,除每年农闲受训外,每人一生要服两次兵役,每次一年。汉武帝时,招募熟悉北方少数民族情况的人组成“胡骑”,招募熟悉南方越事的人组成“越骑”。
三国时期出现了“世兵制”,“世兵”就是父子世代为兵。这种兵家户籍不属郡县,而由军府管理,称为“士家”、“军户”。
北朝出现了“府兵制”。西魏末年,西魏的宇文泰广泛招募各地豪强地主从军,通过他们又带来了大量家兵等私人武装,从而创置了“府兵制”。府兵只管打仗,不再负担其他赋税。
唐初实行“兵散于府,将归于朝”的政策,意思是兵士由军府管,将军由朝廷管。
募兵制是宋朝的主要兵制。当时有4种不同军队:禁军、厢兵、蕃兵、乡兵。
元朝在取得全国政权前,实行部落兵制。
明朝实行“卫所制”,军队组织有卫、所两级。一府设所,几府设卫。后颁行《垛集令》,“垛集”成为军源的主要征集方式,近似于“世兵制”。
清朝实行“旗兵制”,类似部落制。努尔哈赤将满、蒙、汉族力量编成八个旗,平时为民,战时为兵,这就是“八旗军”的由来。清统一全国后,又以汉人为基础组成了“绿旗军”。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