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人们常说“远亲不如近邻”。我们中国历来重视邻里关系,可现如今楼房越建越高,邻里关系却越来越疏远。
回想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们一个单位的人共同住在一个院子里,日不关门,夜不闭户,出门不上锁,进门不插栓。邻居们来自五湖四海,虽然南腔北调,可融洽得就像一家人。做饭的时候,少个鸡蛋、香油什么的,去邻居家借,只需推门进去打声招呼,自己去厨房拿就是,没有人觉得这是欠缺礼貌的行为。冬天家里烧煤,谁家买了煤,只要拉煤的汽车一到,就算碰上饭点,邻居们正在吃饭,也会立刻放下碗筷,扛起铁锨就去帮忙。待一切收拾停当,各自抹抹额头上的汗,抖抖身上的煤灰,然后扛着铁锨各回各家,该吃饭吃饭,该干啥干啥,像帮自家人一样自然,都无需客套。
当时,院里的孩子们几乎都是吃“百家饭”长大的。谁有事要出门,孩子没人带,扔到任何一家都行,邻居们都会像带自己孩子一样,管着饭,还会督促孩子好好做作业。夜里要是孩子的家长还没回来,就只管在邻居家睡下。平日里,孩子们玩捉迷藏,都是一家一家地乱窜,从来没听说谁家丢过东西。
而现如今,不少住在宽敞明亮楼房里的现代人,却患上了邻里“冷漠症”。邻里之间不仅很少往来,各家还都装上了防盗门、报警器和猫眼。房门每天都关得严严的,甭管人在不在家,都要里一层外一层地仔细锁好,对谁都藏着戒备心。住在一个楼里的人,就算楼道里时常打照面,也都只是互看一眼,擦肩而过,连声招呼都不愿意打。有时候,你想跟邻居说两句话,聊两句家常,人家都以为你怀有什么目的。
可能是我们老了,跟不上也不适应现代人的相处模式。每每和老伴谈及此事,我们都会特别怀念过去住平房的那段日子。在那个艰苦的岁月里,虽然房子狭窄,但邻里间的人情味却很浓,浓得我们心温温暖暖,敞敞亮亮。多么盼望,昔日真挚的邻里情能够回归到你家、我家和他家。同一栋楼、同一个小区,大家都能像以前那样亲如一家,真诚相待,和谐相处!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