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宫档案中的辛亥革命秘闻

   台北故宫博物院现藏清代档案约40万件。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该院的研究人员用一年多时间,经地毯式梳理,发现有关辛亥革命史料近千件,多不为人所知。

   1911年10月11日,清廷给湖广总督瑞 的一条电谕记载了武昌起义前夕,设在汉口宝善里14号与武昌小朝街革命党秘密基地被破获的情况,以及刘汝夔(刘复基)、杨宏胜、彭楚藩等3名革命党人被捕受讯、牺牲的经过。其中,彭楚藩慷慨陈词、控诉清政府种种罪行并要求速死以唤醒国人,清廷的电文中指控其“语尤狂悖”。10月10日黎明,彭楚藩被杀于湖广总督衙门前,年仅25岁,是武昌起义牺牲第一人。

   清宫档案中,最早记载孙中山先生的文字出现在光绪21年(1895年),孙中山先生领导第一次武装起义——乙未广州起义。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条上谕说明,这次起义的首脑人物是孙文、杨衢云;在另一条上谕中则要求“严密缉拿,毋任漏网”。从这次起义算起,孙中山为建立民主共和,先后亲自领导发动10次起义,屡败屡战,锲而不舍。这些起义在清宫档案中有详细记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10月15日,清廷电令各省须每日发电报平安,“希每日发一电,只用一安字,已足藉慰悬系,沿江沿海地方,尤盼时通消息”,这正是清廷惶恐不安的写照。根据清宫档案记载,正当各地纷纷光复之际,清廷却爆发“金融危机”,各地发生严重挤兑事件。当时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 一人就提取白银25万两,终导致清廷金融破产,动摇了国本,更加速满清政府的覆亡。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大清宣统政纪稿本中,记录了清王朝走向覆亡的最后之路:1912年2月3日,裕隆太后无奈下旨说,“朝廷亦何忍因一姓之尊荣,贻万民以实祸”,把“速定共和国体相关事宜”授“袁世凯全权研究一切办法”;此后,颁“清室优待条例”;2月12日,裕隆下旨,由袁世凯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合满蒙汉回藏五族领土为中华民国”。自此,中国数千年封建专制制度终被推翻。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