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浦古老民间风俗——穿灯脚

   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县沿海地区,传承着一种古老的民间风俗——元宵节日穿灯脚。元宵节这天,凡村里新娶进门的新娘子与当年生了男孩子的小媳妇,都必须参与穿灯脚仪式。

   穿灯脚的灯棚设在祠堂正堂中间,由新婚或生男孩子的人家负责出资,请村里的能工巧匠制作。灯棚显示漳浦沿海地区的特殊风俗,各种灯造型各异,常见的如龟灯、海底鱼类灯等,栩栩如生,五颜六色。灯棚上面是用彩纸扎成的各种人物。

   在穿灯脚过程中,观看的人们只能集中在祠堂门外站着助兴,四周拉着红绳子为界线,并有长者在旁监视,以免出乱子。穿灯脚的主要角色是女人,时辰一到,各家穿灯脚人员列队依次进入祠堂内,穿过灯棚,绕着“祖公龛”前走过。她们的语言、行进路线都有严格的讲究。新娘子一般由婆婆陪同,没有婆婆的则邀请堂亲长辈老妇陪同。领队的是一位10来岁的男孩,后面跟着一个10来岁女孩。一个队列人数不少于4人,多者十几人不等,但必须是双数。新娘头插大红花,身穿新婚盛装。老妇人头插“富贵春”花,也都穿着崭新衣服。新娘手中必须握着一棵带绿叶片并束上红纸圈的甘蔗,象征新婚夫妇婚姻有始有终,日子像甘蔗一节更比一节甜。她们穿灯脚的主要目的,是得到祖先的认可,祈祷早生贵子,告慰列祖列宗。而新生男孩的女子则抱着自己的婴儿再一次穿灯脚,以示感谢祖先,同时为子祈福,迎祥纳吉。现在,有的地方可由男人抱着婴儿穿灯脚。

   正月十五日穿灯脚仪式结束后,正月十六日早上,族人拆下灯棚抛向祠堂屋顶或者把灯棚烧掉,人们捡取灯骨,以图吉利。至此,整个春节节庆也就随之结束,家家户户投入新一年的各项工作。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