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挖土豆的儿子骄傲

  一次开会,一位教育界的老领导说了段很实在的话:“很多学习不好的学生,长大了大都生活在你身边,说得世俗点,你以后遇到什么事还会去找他们办呢。学习好的学生,长大了可能就远走高飞了,很多从此杳无音信,一辈子你们也不会再见到一面。”听完了这段话,与会的老师有很深的感触。

  其实,在家庭中也是如此。孩子长大了,有出息的飞到了他向往的地方;“不争气”的则原地不动,一辈子在父母身边。

  “不争气”的孩子在父母最需要的时候,会悉心照顾着他们。父母想吃什么可口的饭菜了,他们会第一时间端来;父母病了,他们会第一个把药递到父母手里;父母腰腿不舒服了,他们会经常伸出温热的手给按摩筋骨……远走高飞的,可能随时给父母寄回不菲的钱,但钱能给父母做一顿饭吗?

  我们哥仨都在外面打拼,80高龄的爸爸妈妈在老家相依为命。去年春天妈妈突然咳嗽不止,到医院一查已到了肺癌晚期。妈妈离去前的几个月,我们哥仨工作上都有一摊子事,不能长期陪伴在妈妈身边。二姐毅然搬回去住。那一阵子,二姐为妈妈做饭、喂饭、端屎、端尿、洗衣服、换尿布、梳头、洗脸……其实,妈妈没得重病时,二姐也隔三岔五往家跑,今天送回点儿好吃的,明天带回几瓶药,后天回来给拆洗被褥……邻居们都说,这闺女可没白养。我们哥仨在当时的农村来说都没少读书,哥哥和弟弟读到了高中,我读到了师范;二姐对读书没兴趣,只读到小学毕业。我们哥仨在外面都有了一份工作;二姐在家务农,20几岁嫁到了离老家不远的一个山沟儿里。

  写到这里,我想到了一个人们耳熟能详的故事:一次,有人问丘吉尔的母亲,是否为自己有一个当首相的儿子感到骄傲?这位母亲回答说:“是的。但我还有一个儿子正在田里挖土豆,我也为他感到骄傲!”

  试问,我们能否像丘吉尔的母亲那样,为“挖土豆的儿子”骄傲?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