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2月18日,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南湖南路街道办事处克拉玛依东路北社区(下称“克东路北社区”)居委会二楼会议室里,一个议题为“关于组建米东区家属院居民业主委员会筹备组”的会议正在召开。与会者来自三方:社区工作人员、乌鲁木齐市米东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干部以及社区辖区内的米东区机关家属院部分业主。
米东区家属院在此前的不到3年时间里,换了4家物业公司。用居民代表的话说,“物业公司只知道收钱,其他一概不管”。居民代表们要求,希望能像宁坤巷6号院那样,“成立业委会,把小区交给社区管理”。
宁坤巷6号院是个什么样的小区?为什么米东区家属院的居民们,会把它作为心目中的样板社区?
一年多前,宁坤巷6号院小区就像没有爹娘的孩子
宁坤巷6号院共有2栋楼4个单元,77户。1993年,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畜牧厅下属某单位作为单位职工家属院建成。住房分配制度改革后,住房分给了个人,随着单位破产改制,宁坤巷6号院的管理就少人问津了。
“多年来,没有物业没有保安,小区连个大门也没有,楼道单元门是老式双扇木门,没法防盗。社会上各色人等,可以随便出入,跟逛自由市场似的。”6号院老居民严波说,“大院里,家家户户的地下室被偷了个遍。”
“好多人嫌小区不安全,纷纷搬走了,把房子租给别人。反正小区离华凌市场也近,那里做生意的人多,不愁租不出去。大院里70%的居民都把房子租出去了。”居民刘进说。
2009年冬天一次大雪后,居民喻军在院子里摔成了轻微骨折。“连个打扫卫生的也没有,垃圾靠风吹,积雪靠日晒。勤快一点的人实在看不下去,偶尔出来打扫一下,但也仅限于自己单元楼门前那一段。”
让居民们忧心的还不仅仅是这些。“小区内居住人员复杂,因为无人管理,抢劫案件在大院里时有发生,还经常能见到一些被吸毒人员丢弃的使用过的注射器。宁坤巷6号院在整个水磨沟区都是出了名的脏乱差小区。”克东路北社区党支部书记徐静说。
2006年的夏天,乌鲁木齐异常炎热。可偏偏在这个时候,宁坤巷6号院的供水管道破裂,水一停就是40多天。居民们找了很多部门,都没有解决恢复供水的问题。断水,成了各种矛盾爆发的导火索。一怒之下,几十个居民嚷嚷着要去市政府静坐上访。后来,畜牧厅的相关部门出面,总算是让大院居民又用上了水。事后,有居民感叹:“难道维权只能通过极端的手段?”
“谁不想自己生活的环境舒心些?我们就像是一群没有爹娘管的孩子。”大院居民古兰说。
悄然改变,这样的小区谁不愿意住
改变,起始于2009年10月。当时,一项旨在加大社区掌控及管理力度的工作,在乌鲁木齐市所有社区里大力推广,这就是后来广为人知的“四知四清四掌握”制度。
“要想知道辖区常住居民家庭基本情况、经济就业情况、成员政治表现、成员遵纪守法情况,了解清楚辖区人口居民就业情况、重点人员情况、流动人口情况、贫困群体情况,以及掌握辖区基本社情动态、宗教管理状况、热点难点问题、各类积极分子发挥作用情况这些工作,不入户根本做不到。”徐静说。
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及社区的工作安排,每个社区工作人员都要分片区分楼栋包干。就这样,克东路北社区居委会残疾人工作专职干部赵俊良,被分到了宁坤巷6号院。
然而,宁坤巷6号院因为长年无人管理,老百姓根本不相信社区干部上门来是为了帮助他们。想入户调查,更是难上加难。大院里有一位姓徐的老住户,赵俊良前后11次登门拜访,都被拒之门外。
“咱做的是堂堂正正的事情,有啥委屈受不了的。”有着24年党龄的老赵第12次敲响了老徐家的门。看着这个从小因为小儿麻痹而导致左腿三级伤残的社区干部,老徐被感动了,终于向他敞开了房门。
随着房门敞开的,是老徐的心门。老徐一口气跟赵俊良聊了近两个小时。小区环境卫生差、绿地无人管护、公共设施无人维护、治安堪忧、基础设施老化……赵俊良开始有了第一手资料。
“连基本的安全感都没有,还谈什么乐业?”赵俊良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着手解决单元楼防盗门的事情。
虽然大家都抱怨小区不安全,可要安装单元防盗门,谁都不愿意来掏这个钱。想说服所有单元里的住户统一自费安装,显然一时不可能。社区又没有这个经济能力,怎么办?
“先从一单元换起,动员住户集资购买安装防盗门。只要大家看到了社区是切切实实为老百姓办事,老百姓得到了实惠,剩下的3个单元自然会响应。”赵俊良和徐静商量道。
一番挨家逐户的动员后,终于一单元的住户们统一了意见:集资安装防盗门。为了让住户们放心,赵俊良亲自带着几户代表,到专业市场上反复比较,砍价钱。“防盗门的选择、购买全部交由住户负责,大家意见统一后付钱安装,每户分摊120元左右。每一笔开支,都会做一份详细的情况说明,上面附有住户代表及社区领导的签名及消费凭证,然后张贴在小区里。”徐静说。
很快,一单元的防盗门安装好了,家家户户都装配上了对讲系统,生人很难再进到单元里,楼道里因为随地大小便而产生的异味也渐渐没了。
果然如当初徐静和赵俊良所料,没多久,小区其他3个单元的住户主动找到社区,要求安装。不到一个月,大院里所有4个单元,都装上了防盗门。
“公开透明的方式,解决了小区单元楼的安全问题,更找回了居民对社区的信任。”赵俊良感慨道。
一个人的力量,总是单薄的。防盗门的问题顺利解决后,赵俊良开始着手组织成立小区临时业委会。“选了6名有公益心、热心小区建设、敢‘出头’的常住房主,作为临时业委会成员,纯公益性,不拿任何报酬。”赵俊良说,“当然,最终确定人员之前,是要挨家征求意见的,并将6号院成立业委会的申请递交到南湖南路街道办事处。”
要做好大院的管理工作,没有必要的经费是不行的。有了成功安装防盗门的先例,居民们也愿意缴纳物业费了。
“根据现行的物业收费标准和大院以前的收费标准,经过社区和临时业委会成员的商议并征得住户的同意,决定每户每年交200元物业费。”
77户交来的这不到两万元钱,赵俊良精打细算:给大院配备一个专职保安和打扫卫生的人员,每月500元加20元通信费;重新焊装小区大门;维修小区院墙;更换单元照明设施以及一些不可预见的小额开支……
所有的开销,都由“两方核账,众人监督”,每笔开支,无论大小,都有6名业委会委员其中4人共同署名、社区书记签字生效,并及时公开。“每一笔支出,业委会委员和我都各做一套账目,互相监督,住户还可以随时到社区‘查账’,完全公开。”赵俊良说。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