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场战争,如果他不答应,毛泽东也不好下决定。由此看出,他对朝鲜战争也很积极。”沈志华侃侃而谈。沈志华是华东师大历史系终身教授、国际冷战史中心主任,朝鲜战争是沈志华多年来倾力研究的课题。沈志华口中的“他”,是指彭德怀。
1950年10月4日,毛泽东电召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彭德怀,火速从西安赶到北京,商议是否抗美援朝。当晚,彭德怀入住北京饭店309房间。18年后,1968年9月,顶着“反党”罪名、已被关押的他,提笔写道:“当晚怎么也睡不着,……我想着美国占领朝鲜与我国隔江相望,威胁我东北,又控制我台湾,威胁我上海、东北,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我把主席的四句话(别人处在国家危急的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么说,心里也难过)反复念了十几遍,体会到这是一个国际主义与爱国主义相结合的指示。”“我想到这里,认为出兵朝鲜是正确的,是必要的,英明的决策,而且是迫不及待的,我想通了,我拥护这一英明决定。”
10月12日,远在莫斯科的周恩来发来坏消息,斯大林不愿派苏联空军入朝配合作战。面对犹豫的毛泽东,彭德怀称“应当参战,必须参战,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
10月25日,中共中央正式致电,由彭德怀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此时他已秘密入朝6天,见过金日成,完成多项军事部署。
朝鲜战争分5次战役,其间彭德怀与毛泽东不是没有摩擦。
第二次战役,志愿军将美军打到三八线,就下一次战役时间与是否过三八线问题,彭德怀曾给毛泽东发电报:“如能歼灭南朝鲜1、6两师,美24师,骑1师或给予歼灭性打击时,我即将越三八线相机取得汉城。如上述敌人不能给予歼灭性打击时,即使能越过三八线或取得汉城亦不宜做。因过远南进,会增加以后作战困难,故拟在三八线以北数十里停止,让敌占三八线,以便明年再战时歼灭敌主力。”
两次战役后,志愿军伤亡惨重。同时,当地已入冬,战士们没有冬装,出现严重冻伤,这些都让彭德怀很焦虑。在电报里,他没直说不好继续作战,但透露“此役结束后,需补新兵。……目前,粮、弹、鞋、油、盐均不能按时接济,主要原因是无飞机掩护,铁道运输全无保证,随修随炸”等。
对彭德怀的军队休整过冬方案,毛泽东密电指示,过了三八线再休整。于是彭德怀又回电,大意是说,“打过三八线,估计问题不大。你让我过,我就执行你的命令,但将来能否守住,我没有保障。”
“这话里面就蕴藏一点不驯服。”沈志华说。
战局发展果然应验了彭德怀的判断。“第三次战役虽突破三八线并攻占汉城,但联合国军是主动撤退的,中朝联军除占了些地盘,没对敌人作战部队造成什么创伤。鉴于此时志愿军在战场上已成强弩之末,彭德怀于1951年1月8日命令部队停止进攻,全军休整。此举引起朝鲜方面强烈不满和反对。”
沈志华披露,同盟背后,彭德怀与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日成分歧严重,“就是否南进追击,争吵更加厉害”。
会议记录显示,1951年1月11日下午5时,彭德怀与金日成、时任朝鲜外务相朴宪永在君子里司令部会谈,彭对二人发怒:“你们过去说美国不会出兵,从不设想如果美国出兵怎么办?你们认为美国一定会退出朝鲜,但不考虑一下如果美军不退出朝鲜怎么办?你们希望速胜,而又不作具体准备,其结果只延长战争。你们把战争胜利寄托于侥幸,就可能把战争引向失败!志愿军休整补充需两个月,没有相当准备前,1个师也不能南进。如果认为我彭德怀的中朝联军总司令不称职,可以撤职,以至杀头!”在场所有人听后,陷入沉默。
沈志华说,彭德怀在庐山会议“出事”后,金日成曾致电外交部,“表明他非常赞同对彭的处理,并要求亲见毛泽东,有很多事要对其说。”
谈到这位中共高级将领后来命运的转折,沈志华一语中的:“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摘自《南方人物周刊》)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