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之旅”引发创业狂想
2009年,合肥女孩于小萌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厦门大学中文系。堪称“班花”的她不仅漂亮、文静,而且性格浪漫。她曾收集一片片脉络清晰的金黄秋叶,在背面写上自己的小诗作书签,既实用又有“收藏”价值——因为诗句里藏着她的青春记忆,引得同学们竞相模仿;她在周末带着花草种子,到宿舍楼后面的空地和学校里荒芜的角落播种,几个月后,就收获了一丛丛绿植和大片的馨香花朵。
从小被奶奶带大的于小萌,与奶奶感情甚笃。80多岁高龄的奶奶,已经近30年没有回故乡了,近几年她很想回皖南那个魂牵梦绕的小山村看看,却因年事已高、身体条件不允许而无法成行。奶奶曾拉着于小萌的手,跟孙女讲述她记忆中那个山清水秀的小村庄,说那里没有汽车的轰鸣,没有拥挤的人群,有的只是宁静和美好……2011年夏天,放了暑假的于小萌决定替奶奶回一趟故乡。
乘火车,转汽车,奔波400多公里,于小萌终于来到了这个地处安徽黄山市西南部的小山村,当地与江西省接壤。弯弯曲曲的乡间小路,像一条飘带,诗意地点缀在迎风摇摆的金色稻田间,村头溪水环绕,村后山峰耸立,一座座白墙黛瓦的徽派民居就坐落在这山水之间。这里的生活很淳朴,耳畔多是公鸡打鸣、耕牛“哞哞”的叫声,以及溪流的潺潺声。
但由于当地正面临开发,这些自然、古朴的山村风貌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新农村”整齐划一的小楼,笔直的柏油公路。于小萌拿着录音笔,将每个角落的声音都录制了下来。每录下一种声音,她就拍下相应的照片。她已经想好了,要用自己的方式,带奶奶回故乡“旅行”,并为小山村保留一份珍贵的图片和声音资料。
回到家里,经过几天的努力,于小萌把奶奶故乡的照片和声音混合在一起,制作出了一部“绘声绘色”的幻灯片。这天,她神秘地将奶奶带到电脑前,点开播放软件,一张张故乡的照片缓缓展开,与此同时,音箱里传出不同的背景音。“奶奶,您听,这是邻居王婶家养的大公鸡,每天都是它喊醒了全村人呢!”“那段黄山话是孙三爷说的,他说几十年都没见到您了,让我代问您好呢!”“还有,这声音是夜里田间的蛙鸣,在蛙声中躺在屋顶上看星星,特别惬意呢!”看着、听着这一切,老人激动得眼眶发红,仿佛重回到了梦中的家乡。
考虑到还有不少像奶奶一样生活在外地的黄山老人,因年龄或身体原因,无法回到哺育自己的故乡亲眼看看,只能在记忆中怀念家乡的一草一木、鸟语花香,于小萌就把自己制作的幻灯片传到了网上。
不料,这个名为“黄山小梅庄乡韵——有图有声音”的作品,短短一周就被四五百人下载,网友们还纷纷留言向她致谢。“我把作品下载后播放给外婆听,老人家感动极了,因为她的老家也在黄山农村,那些照片和声音令外婆感到无比亲切!谢谢作者,真是太有心了!”合肥一名女大学生留言。“我在广州4年都没回过安徽家乡了,听到熟悉的家乡话和耕牛与鸟儿的鸣叫,我突然抑制不住地哭了,我把它设置成了手机铃声。”这是一名打工者的留言。更有不少网友表示,如果能听到自己家乡的声音就好了,哪怕是花点钱购买,他们也愿意!
这些信息令于小萌喜出望外:没想到这次“孝心之旅”,竟能抚慰那么多游子的心。而且,说不定这里面还大有商机呢!
热卖中国首份“乡音地图”
长假结束返回厦门大学后,于小萌向几名室友展示了自己暑假里的杰作,并得意地说:“截止到现在,下载量已经达4000多人次,而且还被中国黄山、安徽在线、出国留学论坛等知名网站转载!你们说,我能不能凭这个赚到钱呢?如果可以的话,毕业后就不用为找不到工作而犯愁了!”
但几个女孩意见不统一,一位室友替她分析道:“许多生活在城市里的老人,故乡都在农村,这种充满乡音乡韵的作品,自然能唤起他们美好的回忆;加上那些远离祖国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以及背井离乡的打工者,这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市场啊!”另一名女同学却一针见血地说:“这属于精神产品,没有实用价值,真收费的话不好卖!”这个想法到底可不可行?究竟该如何操作呢?此后的几天,于小萌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
这天,她在网上翻看百度地图时,突然来了灵感:现在有专门给司机看的交通地图,把行车线路标注得十分详细;有给游客看的旅游地图,主要介绍各地景点和餐饮住宿信息……我为什么就不能制作一幅生动的“乡音地图”呢,只要让它充满各地风土特色,并配上“最地方”的录音,准能让那些远离家乡的人倍觉亲切!而且,这幅电子地图不仅仅有怀旧作用,还能让外地人用耳朵旅行呢,只要点击不同的城市,就能听到那里最具代表性的声音,还能看到相关的文字介绍。
这下,不仅于小萌为自己的大胆设想而兴奋不已,就连当初说她的想法不切实际的女同学,也不由动了心:“这个创业项目好,产品既实用又充满浪漫和文艺色彩!我要入伙!”当晚,于小萌和两名志同道合的室友把手掌叠加到一起,齐声喊出了她们的口号:我们一定要把创意变成财富,把梦想变成现实!
首先,于小萌决定用自己读书的所在地厦门市为样本,来个“小试牛刀”。她和两名同学,开始动手收集她们想要的声音元素。然而什么样的声音能够代表厦门?为了得到这个答案,她们以街头拦截式访问加网络问卷方式,向本地居民、在厦游客、来厦上学或工作的市民进行调查,得到的结果是“海浪声”排名首位,“闽南语”各种形式的发音排名第二,其次还有“海风”、“鼓浪屿的环境背景声”、“白鹭等鸟鸣”。
调查完成了,最累的活儿就是现场录音,比如为了录南普陀早上的第一声钟声,于小萌和姐妹们凌晨4点多就起来了。经过一个多月课余时间的录制,3个女孩终于收集齐了“厦门之音”的所有重要元素。
接下来,于小萌准备了一幅厦门360度全景三维地图,把录制好的声音片段做成链接,让它们以一个个“喇叭”的图标,分布于地图上。一番辛苦制作后,各种高保真的“厦门之音”便被“固定”在了这幅电子版乡音地图上。人们只需用鼠标点击“喇叭”,就能听到每一个区、每一条街道最具代表性的声音,以及声音片段的简介等信息。中山路上的熙攘之音、南普陀的钟鼓诵经声、厦门大学里的朗朗读书声,还有鼓浪屿上传出的悠扬钢琴曲……高清的三维地图配上生动的声音,让人有一种亲临其境的感觉。
厦门市乡音地图出炉后,为了便于收费,于小萌还聘请了一名学计算机编程的校友,给这款电子产品加了一道“密”。一般用户只能试用50分钟,如果想永久地拥有厦门市乡音地图,必须支付30元钱,买一串电子产品注册码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