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过太多生离死别,人情冷暖,所以我要活得很High——事实上,我也活得很High。
——于莺
一双亮闪闪的大眼睛沉静清亮,似乎总在思考什么;语速和动作又轻又快,一分钟能蹦出三四百个字,精力充沛如一只充足了气的小皮球,这就是最新的微博红人——“急诊科女超人”于莺。她用直率、幽默的语言记录了急诊室的惊心动魄、生活中的雷人囧事,彻底颠覆了一位大夫“应该有”的严肃形象和江南女子“应该有”的温婉。开博不过半年,她的粉丝已近70万,还有专属的“莺粉团”。她不想红,但她就是红了,她让人看到了医生的新形象,以及作为女人的麻辣性感活色生香。她说:“活着就有压力,要活就得活得High。”
叹不公,犀利女子闯进“微博江湖”
1974年出生的于莺是地道的上海人,但认识她的人都说,在她身上,压根看不到江南女子应该有的温婉。
她自小就是个叛逆犀利的主。上课爱说话,下雨故意不打伞,有时还冷不丁地逃课。妈妈是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打。有一次,妈妈抄起塑料鞋抽打她的胳膊。于莺杵在那儿,盯着胳膊上的印子,念着:“37码的。”气得妈妈张口结舌说不出话。
读高中时,于莺成绩拔尖,考上协和医科大学,8年本硕博连读。逃脱了高考的桎梏和老妈的“魔掌”,于莺更加肆无忌惮,张牙舞爪,个性招摇。大一时的某天夜晚,宿舍已经熄灯,于莺突然想到下解剖课后忘了给人体标本盖上油布。“完蛋!一晚不盖明天肯定又干又硬下不了刀!”一声惊叫后她从床上弹起,打起手电哼着小曲独自一人乐颠颠地去“返工”。楼下的保安全都缩在角落,没人敢和她一块儿上楼。
到了后来,于莺越读越“油条”:经常旷课出游,踏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同时还错过期中考试;受不了体育老师的死板教条,当场大吵一架,结果得了个鸭蛋;在课堂上谈笑风生常被老师训话……聪明十足又个性张扬的她让老师又爱又恨又痛。“学生时代,上心理课。我坐倒数第二排,聊天不亦乐乎。老师愤怒,质问我听讲了没有。我说:当然听了,老师你牛得很,我听你讲的是‘思维瘟疫’。这得天马行空到一定程度才能叫‘思维瘟疫’,这词儿起得真好,心理学家就是了不起!老师大怒:我讲的是思维奔逸!全班笑岔了气!”多年后,于莺这样调侃当初的自己。
医学院的学生其实很苦。协和医科大学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校园,没有操场,吃饭、洗澡、睡觉、上课、做实验,人生最美的青春就在一栋楼里度过,连谈恋爱都是在楼梯里进行。本硕博整整8年,得多甘于寂寞的人才能承受那段艰苦岁月?许多同学因此果断与医学“割袍断义”,或是干脆出国,但于莺却爱得死去活来,基础知识考70分,临床却必考90分,她熬过“劫难”的秘诀是,随时随地、苦中作乐地恶搞。
第7年是实习年。那年,一想到马上就要结束痛苦的8年“西天取经”期,于莺一高兴,给自己剃了个板寸头。一次,她背对病房门站着,一个中学生路过,问她:“叔叔,内分泌病房怎么走?”于莺四顾无人,当即不怀好意地转身作答:“出门右转。”中学生一见惊呼:“哟,是阿姨!”马上羞涩地狂奔而去,留下于莺在那哈哈大笑。
很显然,这是一个个性十足、洒脱豪放的女人。而这些特性,也追随于莺进了北京协和医院。
28岁博士毕业后,于莺进入协和医院,成为一名内科医生。3年后,于莺正式进入急诊科,成为天天与生死打交道的急诊科主治医师。
但整整10年过去,医术精湛、工作兢兢业业的于莺也未能成功晋升为副教授,理由是她没有SCI(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编辑出版的引文索引类刊物)论文。“临床医生真的很难有精力完成一篇好论文,如果论文本身对临床工作没什么帮助,仅仅只是为了评职称,这不足以构成自己必须撰写论文的动力。”于莺果断地选择了放弃“上进”。
于莺活得雷厉风行又随心所欲,被同事冠之以“超人”名号。但她又是敏感的,常常会为自己的“底线”被触及而果断改变主意。
转战微博前,于莺最喜欢玩开心网。2011年10月7日,北京协和医院一整形外科主任在沈阳出车祸身亡,开心网上没有消息,但在微博上传开了。于莺当下感觉相当不爽,她马上注销了开心网账号,在新浪微博上扎下了根。
“就是备感愤怒不公啊!”回首闯荡微博江湖的缘由,网友们觉得很恶搞,于莺却觉得很理所当然。
一夜爆红,苦乐由我质不改
于莺微博除了自说自话的个人生活点滴外,大多是这个急诊科主治医师在北京协和医院的工作轶事,最初一直“默默无闻”,仅限同事朋友熟人小范围传播,直到2011年11月20日,她的微博突然火了。
那天,于莺值夜班。凌晨一时,抢救室门突然被撞开,一老头一路小跑进来,边跑边喊:“我要死了,我要死了!”然后,他一头栽倒在抢救床上,呼吸心跳停止。3分钟后,抢救成功,心电图提示大面积心梗。下班后,于莺发了条微博描述事件情形,并在后面幽默地总结:“第一,要有自救意识;第二,要熟悉医院的地形;第三,简明扼要的有效沟通异常重要,尤其生死攸关时!”这条微博生动有趣且兼具实用价值,被不断地转发,这其中便有微博粉丝137万的当红作家六六。六六还乐呵呵地点评:“看来以后要去医院熟悉地形踩踩盘子了!”于是,于莺那平时最多不过十条的小范围熟人微博立刻就变成了大众微博。随后,姚晨、李小萌、唐师曾、郝海东等众多加V名人纷纷或转发或关注,新浪微博随即也大力狂推,“急诊科大夫于莺”立刻红了。
于莺用类似说相声的笔调讲述医院里那点事:“内科大夫出急诊,最怵就是肚子痛。隔着肚皮,谁也看不见哪里出问题。说痛就痛,一眨眼貌似又不痛。说拉稀就拉稀,说不拉屎,干脆连个屁都不放。有时就是一泡屎闹的!育龄女性需警惕宫外孕,老年人需考虑心梗,高血压的需留神动脉夹层,小孩需思考肠套叠……患者只要肚子痛,大夫就开始头疼……”
在微博140字的限定里,于莺语言风趣,案例性强,有许多医院里的小故事,有疑难杂症,有医患纠纷,也有医生间的调侃。这些欢乐故事颠覆了正襟危坐的白大褂大夫形象,让人感受到了这个行业鲜为人知的可爱面,所以获得了很多网友的力捧,甚至有网友夸张地说:“请大家严重注意了!一种严重的网瘾新病种爆发了,目前染病人数已达60多万……此病名暂定为:追读于莺微博成瘾症。唯一特效药是于莺天天发微博。”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