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家居被疑造假事件曝光后,陈北元律师所在的盈科律师事务所发出公告,全国征集达芬奇家具消费者为其维权。在受理咨询的过程中,陈北元发现,这些消费者普遍遇到如下维权困境:
第一,达芬奇家居市场覆盖全国各大城市。现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达芬奇家具消费者陆续要求维权,由于一些消费者是跨地域购买,而当地行政监管有属地原则,比如上海与广东的工商局之间管辖区域就互不相关,除非海关总署出面统一进行调查,不然,各地行政机关在没有协调的情况下很难开展调查工作。
第二,消费者很难证明自己购买的货物原产地究竟在哪里。目前,达芬奇家具广东的消费者投诉的问题有四类
一是认为达芬奇存在欺诈行为,达芬奇家具原产地虚假,冒充进口家具;二是家具有质量问题,比如脱胶、有异味等;三是消费者已付款下了订单,但看到媒体报道后失去了对达芬奇家具的信任,要求解除合同;四是在消费者与达芬奇签订的购买合同中,达芬奇只在合同上写下产品代码,导致消费者直至现在都搞不清自己买到的是什么品牌、原产地在哪儿。
陈北元律师将会对消费者提供的资料进行分类,厘清法律事实,为消费者提供法律意见。他所在的盈科律师事务所的北京和上海分所也有消费者找上门。目前,对于达芬奇涉嫌造假的问题,行政主管部门还没有发布最后结论,需要等主管部门的调查结论出来后,这家全国性的律师事务所将制定统一的索赔方案,代表消费者正式向达芬
据律师介绍,到目前为止,广东消费者要求维权的标的已接近2000万元,以广州、深圳地区消费者为主。
前来维权的消费者大部分是四五十岁的女性,损失最大的一名消费者花了400多万元购买达芬奇家具。一名中年女性消费者在2007年购买了达芬奇的沙发,买回家后一直觉得质量有问题,反复与达芬奇卖场交涉,后来达芬奇对这款沙发进行了维修。
另外一名消费者在2009年花30多万元购买了达芬奇的沙发和床,当时这名消费者要求达芬奇出具报关单等进口凭证,达芬奇方面答复称,我们进口都是统一一个批次,进口一个集装箱的商品只有一张报关单,不可能一件家具有一张报关单。这名消费者坚持自己的要求,达芬奇则承诺,你买的家具肯定是进口的,若不是,假一赔十。双方将以上内容写在了购物合同上。但合同上没有写家具的品牌名和货物名称,只有英文字母编号。陈北元发现,整张合同上没有一句保障消费者权益的条款和内容。
许多消费者当初买达芬奇家具,冲的就是“国际品牌”、“原装进口”,虽然他们还没有发现自己买的达芬奇家具有质量、口]题,但一想到自己花费数十万元、数百万元购买的家具有可能是“假洋鬼子”,他们就像吞了苍蝇一样难受。
“目前国家相关部门还没有公布最后的检查结果,希望消费者给予达芬奇一些时间。”达芬奇家居公司相关人士在接受媒体质询时如是说。近日,达芬奇态度坚决地表示没有伪造家具原产地证书,称无质量问题不退货。陈北元很无奈地说:“现在,达芬奇出来申辩了,消费者也站出来要求维权了,各方都在等政府部门调查,如果政府部门没有结论,我们只能陷入无答案的境地。”
陈北元分析,达芬奇在国内销售的家具,肯定有部分是国内代加工的,但是占多少比例,就只能等政府主管部门的调查结论出来之后才知道。达芬奇家居的总经理潘庄秀华在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承诺“假一赔十”,陈北元却认为,除此惩罚,达芬奇家居还应承担消费欺诈的责任。
中国已经成为奢侈品消费大国。怎样的消费才是有品质的消费?这是当前高端消费者需要思考的问题,不见得花几百万元买一件家具就是有品质的消费。
多个心眼避免上当。陈北元呼吁,消费者要懂得智慧消费,奢华的不一定就是品质好的。有人觉得大把花钱有快感,但消费时不能不多个心眼,通过各种方式多了解商品的信息可以避免上当。比如,洋品牌在中国有无代理商?按照规定,在中国正规销售的洋产品一定要有中文标志:在购买商品前,应要求商家尽可能地提供有关凭证和单据。
仅凭报关单,不能认定是否为进口商品。没有报关单肯定不是进口商品,但有报关单也未必就能断定是原装进口品牌。业内人士称,假冒进口家具要取得报关单有三种方式:到保税区转一圈就可以取得报关单:把产品运到大洋上转一圈也能取得报关单,不过这要支付海运、仓储等。费用:最麻烦的一种是要下本钱的,即把货物运到原产地,再包装一番,也能取得报关单。达芬奇采用的就是第一种和最后一种。但无论以何种方式取得报关单,没有产品的原产地证明依然不是真正的进口家具。
如何验明“进口”身份?事实上,甄别产品是否为进口、是否具有售后保障并不难,购买时把握五个方面即可:报关单、原产地证明、装箱单、中英文对照的产品使用说明书以及一式两份的产品销售合同书。只要这五个手续齐全,即可验明是原装进口家具。消费者也可以通过查询产品的网站、国外厂家的电话以及联系人等其他方式来验证。
签订买卖合同。一位家具业内人士建议,消费者在购买家具时应尽量签订规范的买卖合同,在合同中清楚标明材质、产地等关键性问题,如果遇到维权,就能产生法律效益。
达芬奇家居“造假风波”发生后,消费者怀疑该事件所暴露的家具原产地虚标、销售误导、加工贴牌等问题已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整个家具行业问题的冰山一角。事件曝光后,很多以前号称“洋品牌”的家具纷纷撇清洋味,开始宣称自己为“国产血统”。大多数商家不再将“进口”作为宣传噱头,而是老老实实地承认那些有着洋名字的家具实乃国内制造,并拿出资料介绍国内生产基地的情况。
广州一家大型家具卖场负责人表示,该卖场内有近百个家具品牌,其中很多国外品牌都是通过设立分厂等方式在国内加工生产,只有少数品牌的家具是纯进口的。
记者走访广州一些家具卖场时发现,一些名字很“洋气”的品牌对自己原产地的表述变得谨慎了,很多标注了“来自美国”、“源于法国”、“意大利设计”等说明,在产品标签上注明了“产地北京”等字样。
广州一名在家具行业打拼多年的老板表示,国产家具竞争激烈,当年他继承父业初涉家具市场时,为了争订货单,被竞争对手追砍致毁容,后来去韩国整容,外表的伤疤虽然不复存在,但心理的创伤却让他至今心有余悸。经过多年拼杀,他才在国产家具界闯出一条血路。而经营进口家具品牌,生意反倒好做一些,因为买家都是高端客户,利润差价也高,这也是国内“假洋鬼子”家具泛滥的原因。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