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专业摄影师到月亮湾来采风,都会提前给我打电话,询问拍照的最佳时间。来了之后,他们就叫我做模特,点缀画面,有很多照片都获奖了呢。”江西省婺源县秋口镇外俞村的村民俞树清说起这些时,黝黑的脸庞泛出自豪的笑容。这个45岁的乡村大叔身材瘦小、相貌平平,平日里做小工,似乎和模特没一毛钱关系。但他是月亮湾唯一的模特,已经成了当地的一块活招牌!农村小工怎样走上了模特之路?他经历了什么样的故事?
兄弟起哄:
够聪明就学撒网
2003年冬天,在浙江杭州打了10年工的小伙俞树清喜从天降——妻子李凤莲生了个大胖小子。不过,俞树清夫妇很快就犯愁了:儿子的出生不仅增加了开支,还得占用一个劳动力,况且,6岁的女儿已经到了上小学的年龄。钱挣多挣少没关系,可不能耽误了娃上学。2004年春天,俞树清和妻子商量后,一家人回到了故乡婺源。
婺源县秋口镇外俞村是俞树清生长的地方。这里离县城很近,只有6公里的路程。站在村子望向四周,能看清远处高低起伏的丘陵,村子旁边还有一个叫做沙洲的清澈水湾,春季油菜花开时非常漂亮。
回到村子后,俞树清找到了常去婺源县城做建筑工的几个堂兄弟,加入了他们的施工队。因为头脑灵活、手脚勤快,不到一年,俞树清便成为了“包工头”。
做工的日子虽然苦累,但俞树清和伙伴们有休息的去处。每天收工后,他们并不直接回家,而是到沙洲去打鱼。虽然在外人看来,这也是一种苦力活,但对在水湾里泡大的村民而言,打鱼就像玩儿。很多时候,干得投入的他们会忽然扔下渔网,比赛似地“扑通扑通”跳进水里,像小时候那样洗澡打闹,一天的乏累顿时无影无踪。
打鱼是一项技术活儿,要想打得多,关键在撒网。可由于打鱼早就不再是谋生手段,所以这项技术基本失传了。学撒网的年轻人很多,大多是闹着玩儿,并不当真,所以都没学会。自俞树清回来后,大家经常向他起哄:“你不是聪明吗?那就学撒网噻,延续祖业啊……”虽然是玩笑话,俞树清也并未当真,但此后他常常拿着一挂渔网练习。有人笑他:“咱又不靠打鱼养家,鱼网撒得再漂亮有什么用!”俞树清干脆地回答:“好玩嘛,学会了总没坏处!”有一次,由于用力太猛,网没张开,他却栽进了水里,引得大家哈哈大笑。从水里探出头来的俞树清,抹了一把脸上的水笑着嚷嚷:“笑什么笑,学撒网还有不栽跟头的?”
还别说,靠着那股执拗劲儿,俞树清学会了撒网,只是他也不知道第一次撒网成功是什么时候。一天傍晚,几个人在打鱼嬉戏,他把网撒下去,还没收上来,就有兄弟跳上他的竹筏,拍着他的肩膀说:“呦呵,兄弟练成了啊!”他才发现,自己已经学会了撒网。
“星探”点名:
我想让你做我的模特
10月,外俞村的村民发现,去婺源景点李坑途中,下车驻足在沙洲旁拍照的游客越来越多。接着就有传闻说,春天来采风的一个摄影师在这里拍的照片获了大奖,他还给这里取了好听的名字——月亮湾。所以,有很多人慕名而来。
外俞村村民祖祖辈辈在这里生活,他们只知道自己住得贫穷偏远,对绿水青山的美却熟视无睹。现在,顺着摄影师的眼睛望去,沙洲中央的弯弯尖角真如一弯漂浮在水中的月芽,青翠如黛。这种迟来的发现,立刻激活了村民的盈利本能。似乎在一夜之间,水面上多了许多带椅子的竹筏——既然月亮湾的声名远播,既然有游客欣赏,必定也有人愿意水中观“月”。就这样,月亮湾成了沙洲的新名字,借着秋天云雾缭绕、氤氲弥漫的仙景之色,这里突然热闹了起来。
2005年3月,月亮湾岸边的油菜花竞相开放,妖娆如眉黛的青山绿水与错落有致的徽派建筑相映成趣,吸引了更多的游客驻足,村民们在忙碌中又迎来一个旅游高峰。
一天傍晚,夕阳西下,游客们渐渐退去,村民们陆续收船回家。稍迟一步的俞树清刚把船靠在岸边,突然,一个端着摄影机的中年男人走了过来:“老乡,你能不能把竹筏划到水中央去?我想让你做我的模特。”还未等俞树清回答,那人又说,“我付费。”筋疲力尽的俞树清并不想多赚20元,便没好气地说:“刚才那么多人划船你怎么不拍?现在又来自己掏钱。”摄影师解释说:“人多了就没意思了,你不觉得刚才很闹吗?”这句话倒对了俞树清的心思,他二话没说,解开绳索向水湾划去。
划到水中央时,俞树清忽然想起了自己的“模特”身份,于是学着电视里的样子扭来扭去。摄影师却朝他喊:“尽量放松,不用刻意摆姿势。”可俞树清好像忘记怎么划船了一样,觉得用惯了的船桨忽然不听使唤了,要不是心里惦记着“模特”两个字,说不定早翻船了。
见他划得跌跌撞撞,摄影师很不满意,跺着脚喊:“你会不会划船?跟平时一样就行!”好端端地被摄影师批评,俞树清也生气了:“我不划了!”说完,他掉头回来了,怕被摄影师拍到,还故意背对着镜头。
可是当他靠向岸边时,摄影师却兴奋地端着摄影机给他看:“看,这才是你,这才是美丽的月亮湾!”俞树清瞥了一眼,发现摄像机里果真有一幅美丽的图片,傍晚的月亮湾在夕阳余晖的映射下显得格外安静,而撑船人决绝的背影似乎让画面更清静了。他不禁怀疑,这是自己吗?摄影师却不无惋惜地说:“可惜天色太暗,要是光线再亮一点就好了。”过了一会儿,他提出说第二天早上还想来拍月亮湾,问俞树清可否再为他做模特。被照片吸引的俞树清忘记了刚才的不快,很爽快地答应了。
第二天一早,俞树清带着摄影师来到了月亮湾。当清晨的第一缕清辉划过远处的青山掉进月亮湾里时,划到水中央的俞树清拿起渔网,轻轻捋好,往水面探了几次身子后,抓着渔网口的右手猛地挥出一个漂亮的弧度,只见渔网一下子撑开,从上面铺了下去。那一瞬间,半空中网线的柔韧飘逸与远处被雾气笼罩的树林、水面上闪动的鳞波融为一体,一幅带着甜腻腥气的水墨画便定格在了摄影师的镜头里。过了几秒钟,岸上的游客才爆发出掌声。这时,一位村民走过来问:“拍到了吗?你们算赶上了,我们这里只有他会撒网。”摄影师连连点头,他拿着摄影机朝俞树清喊了起来:“拍到了,我终于拍到了!”
自此,俞树清成了月亮湾的模特,每次限拍半小时。跟很多摄影师接触后,他渐渐懂得了一些选景角度的知识,拍摄时也不再那么紧张。后来,摄影师想找人拍照时,就会有人推荐说:“俞树清是这里的模特,你去找他。”一来二去,俞树清成了月亮湾的一块活招牌,很多摄影师点名要他做模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