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买卖》词作者的爱情经历

  “爱情不是你想买就能买……”轻快的旋律回荡在2010年,这首《爱情买卖》被网友封为2010年度歌坛“神曲”,因为其强大的影响力,流传于整个社会。这首歌的词作者何欣是80后的音乐制作人,是怎样的情感经历催生出了《爱情买卖》这首歌?

  

   地位和身份的悬殊,让青涩初恋擦身而过

  

  2005年5月,北京的天气暖暖的,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北京戏曲学校活动中心正在举办联谊会,音乐制作班的同学各个施展着自己的才华,尤其是音乐才子何欣演唱的校园歌曲,不断吸引着周围的同学一起哼唱。陈芳是何欣的粉丝,就坐在第一排,兴奋的笑靥像阳光一般灿烂。何欣扭过身来,目光深情地回应陈芳。其实何欣早就注意上这个清秀娇小的女孩了,陈芳是汉语言班的才女。何欣非常喜欢她的诗,并且还尝试着把陈芳的诗谱曲。

  何欣是北京戏曲学院03级音乐制作班的才子,他出生在北京的一个普通家庭,母亲是一名国企领导,父亲是一名工程师,何欣从小就参加了合唱团,常常在各种场合登台表演,小学5年级时,获得了北京艺术节的演唱一等奖,还代表北京市青少年到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演出交流。上大学后,何欣渐渐离开了舞台,转而热衷于音乐制作,和一帮音乐发烧友的同学琢磨着要创建一个属于自己的音乐公司。

  陈芳也是发烧友之一,这个湖南妹子生性聪明却也任性,她创作的诗歌常常在学报上刊登,引来许多粉丝。一个才子,一个才女,由两人相见的第一面开始,何欣就对这个娇小多才的女孩怦然心动,仿佛和这个女孩前生有缘,大有一见如故的味道。

  何欣和陈芳相恋了,从此以后,校园里常常能够看到一个高高个头的少年牵着一个小小个头的女孩在漫步。这个时候何欣在自己的家里鼓捣出了一个录音棚,时不时有人来录音,也有些收入。吃饭、看电影、上商场,两个人在一起,何欣总是尽可能地满足陈芳的要求,甚至对于陈芳的任性也一样给予了接纳。渐渐地陈芳有了一些改变,有一天陈芳拉着何欣要到商场买白金项链:“人家菲菲的男友刚认识几天就给她买了钻戒,我们都相处一年多了,你也该给我买条项链了。”可这个时候,何欣录音棚的收入只够他俩的日常消费,面对几千块钱的项链,何欣这一次没有满足陈芳的要求,为此陈芳和何欣闹了好几天的别扭。

  转眼国庆节到了,同学们在一起聚会,陈芳又碰到了菲菲。看到菲菲穿着名牌服装甜蜜的样子,陈芳从心底里感觉到一种不自在,她不理会一旁何欣的关照,整个晚上闷闷不乐。聚会没完,陈芳就急着要走。何欣送陈芳回家的路上,陈芳终于忍不住对着何欣爆发:“我现在都不想和你出来参加这些聚会,多没面子,我就像是一个穷酸的陪衬,你难道一点都没有感觉吗?”

  2006年寒假,陈芳回湖南过年,妈妈看到女儿心情不佳,开导女儿:“眼看就要毕业了,你必须为自己前途考虑了。”陈芳妈妈的意思,要么找个好点的人家,找个好工作,嫁个有成就的老公留在北京;要么就回湖南,妈妈已经托人在广播电视厅给陈芳安排了一个位置。

  寒假结束,回到学校后的第一天,陈芳就找到何欣:“我妈说,如果你妈能够托关系将我的户口留在北京,找个好点的工作,我就可以留在你身边”。何欣听罢心里一阵发堵:“你们家怎么一点也不顾及我们的感情,是不是还想拿你进行买卖婚姻啊。”其实,这一段时间,何欣对陈芳的变化也很难接受,只是他觉着相处快两年了,两个人应该有一定的感情基础了,没想到新年第一次见面,陈芳就来了这么一出,让一贯好脾气的何欣也气不打一处来。于是两人嚷嚷起来。“你没本事,那不会让你妈想想办法吗?如果你能让我过上好日子,我妈还用这么着急吗?”听到陈芳的话,何欣的心彻底凉了,原来打算和陈芳一起劝说她的妈妈,现在,连心爱的人都这般,何欣决绝而去。两人持续了近两年的初恋在他们即将毕业的时候结束了。

  有半年多的时间,何欣把自己的心灵之窗紧闭,本来就不善言谈的他变得更加沉默寡言。几个好哥们见何欣整天闷闷不乐,就张罗着要帮助他走出失恋的阴影。好不容易,何欣遇到一个性格开朗的北京女孩小倩,两个人也比较投缘,可女孩的父母却不同意他们交往。女孩的父母对于金龟婿的要求必须有海归的金字招牌,显然何欣不够资格做他们女儿的男朋友。何欣不能忍受这种把爱情当作交易的心理,与女孩很快就分手了。那段时间,一直有一句话萦绕在他的心底“出卖我的爱,逼着我离开……”只是当时的他,并没有创作激情去完成一首歌曲。

  

  发奋赚钱岂料公司倒闭,柳暗花明迎来爱神光顾

  

  在经历了两次情伤以后,何欣几乎一夜长大,那段时间,他几乎对感情失去了信心,他告诉自己,在人人逐利的时代,又怎么会有真爱存在。在房子车子比爱情更珍贵的时代,只有努力发展起自己的事业,才有可能在感情上拥有话语权。

  那段时间,何欣把满腔的爱奉献给了自己喜欢的音乐。何欣每天跟同学们泡在一起,筹划着建录音棚的事。何欣心里暗暗发誓,一定要做出个样子,给妈妈看,给陈芳和小倩的妈妈看,我何欣虽没有海归的金字招牌,没有公务员的铁饭碗,可我一样能做的很好。何欣想让音乐来治愈爱情的创伤。

  2006年4月,何欣和几个同学开始在校园的一间小房子里筹备自己的录音棚,空间很小,不到20平方米。几个志同道合的音乐发烧友开始分头行动,设备由何欣负责,他家里的那一套东西基本已经能胜任。为了省钱,他们找来了十条旧棉被钉上墙壁,外面覆盖黑色的软包材料。一番折腾后,花钱少效果好的录音棚诞生了,经过反复测试,隔音、吸音效果居然很不错。

  录制是个技术活,最难的就是听。因为每个字的发音准与不准,在不在调上,都直接影响着录制的效果。刚开始的时候,几个小年轻商量着来录音棚的客源基本上都是在校学生,简单录制一首歌只需50多元,如果想制作精致些,一首歌大概需要80到100多元。一个月下来,几个人的收入也有数千元钱,然后,再向市场推进……可是好景不长,新鲜了没多久,来录音棚的同学就寥寥无几了,这是几个热血青年没有想到的。渐渐的几个创业者失去了刚开始的热情,录音棚断断续续持续了大半年,终于宣告“破产”,何欣伤感地将设备背回了家中。

  感情失落,公司也倒了,何欣感到这个世界好像没有了他的一席之地。一时间何欣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他常常一个人骑着自行车漫无目的地游荡,或者趴在电脑上一宿一宿不睡觉。就在他心灵无所寄托的时候,一个精灵出现了。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