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谁愿意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一个没有双手,没有双脚的人?39岁的严华在走进女友家的那刻,心里一直在暗暗打鼓,该如何说服未来丈母娘同意这件事。“你凭什么娶我女儿?”“我很爱她。”“你有能力照顾她吗?”“我可以。我有稳定的工作,而且会做饭会洗衣服,什么都会。”坐在饭桌旁,严华一边说一边用手肘夹着筷子吃饭,动作很熟练,没有尴尬,也完全不需要旁人的帮忙。他不是个普通的重残人,他曾经是一名老师,现在是一名电脑工程师,将来也会是个好丈夫……
10岁后就再也无法长高
严华的人生经历要从29年前的一场意外说起。那时,10岁的他和父母生活在新疆的库尔勒,每天下课后都喜欢和小伙伴们到处玩。出事的那天,大家照例也是一起回家,路上看到有根电线在空中飘荡,就争相上去扯着它荡秋千。这事他们以前就干过,因为知道这是根地铺线,就算碰到也无所谓。可不巧的是,那几天正好有施工单位在附近铺自来水管道,无意中把地铺线挖坏了,当地铺线在空中被甩到2万伏的高压线上时,严华一下子被甩出10米远,当场昏死过去。
经过抢救,严华的命是保住了,但是四肢坏死,医生不得不给他做了手肘以下和膝盖以下部位的截肢,也就是说他在一夜之间失去了小臂和小腿。严华的母亲看到儿子被推出手术室的时候,完全傻眼了,“他的全身包满了纱布,就像个木疙瘩。”她没法想象,儿子将来的生活会怎样。严华清醒过来后,边哭边喊:“我的手呢?我的脚呢?”10岁的孩子还不太明白失去手脚的意义,只觉得好疼好疼。
两个月后,严华出院了,身体的伤痛一点点好起来,可是心里的伤痛变得越来越严重。很多东西,在拥有的时候我们觉得不以为然,一旦失去了才知道有多么珍贵。那段时间,严华变得沉默寡言,天天躺在床上,什么也不干,等着父母一日三顿喂给他吃。母亲为了给他解闷,团了个毛线球,让他在床上用胳膊肘来回丢着玩。这游戏对一个10岁的男孩来说太小儿科了,可对于没手没脚的严华来说,这是他当时唯一的娱乐。只是,玩了几下他就发现,毛线球很容易掉到地上,每当掉地上,就要麻烦父母和妹妹帮忙捡,这让他的心里很不是滋味。
日复一日,严华的生活空间一直局限在他的小床上。父母实在看不下去了,劝他说:“你随便找点事情做做,或者学点什么。”这话不说还好,一说就惹到了严华,“我也想做事,我也想读书,可是我行吗?有地方要我吗?”出事以后,他就再也没法上学,每当在窗口看到背着书包奔跑而过的同学时,他的心情就变得很复杂,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羡慕嫉妒恨”。十几岁的小男孩内心已经相当敏感了,悔恨、自卑、害怕、迷惘交织在一起,使得他心里的那部分空间也变得越来越狭小。
1985年,严华随父母回到上海生活。那年春节,他们一家到外婆家过年,舅舅舅妈也带着表弟表妹一起来。邻居对严华的外婆说:“你真是好福气,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都有了。”外婆听了连声说“是”,过了一会,她又叹口气说:“可惜,华华现在弄成这样,不知道将来怎么办,我心里最放不下他……”这句话本来是压低了声音说的,可不知怎么,正好被躲在房里的严华听到。
那天晚上,严华想了很多,他第一次明确地意识到自己再不能这样下去。这些年来,父母也总在担心他将来怎么办的问题,严华不止一次听到他们商量说将来老了要让妹妹照顾他。这些话让他很不好受,“我才十几岁,难道将来这一辈子都要在亲人的担心和照顾下生活吗?都要成为别人的负担吗?”
英文让他走出了狭小空间
严华先想到的是要自食其力,从穿衣服、洗脸、吃饭开始,像小时候一样从头学起。因为没有手指,大部分动作要用手肘来完成,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相信严华能做那么多事。这些都是他一点点锻炼和琢磨出来的。比如洗脸,他一开始没法把毛巾绞干,洗好了脸还是湿漉漉的,后来用嘴配合着,慢慢就完成了这个动作。再比如吃饭,他先想到的是把勺子绑在手肘上,后来发觉方向不好控制,勺子常常滑来滑去,所以改用两个手肘夹着勺子吃饭。为了不让父母操心,严华是趁白天他们去上班,妹妹去上学时,自己偷偷锻炼的,渐渐地,他的手肘变得越来越自如,连生火做饭,洗衣服,冲热水瓶,踩缝纫机这样的家事都能做了。
生活能自理之后,严华就想着要学点什么。那段时间,媒体上常报道张海迪身残志坚的故事,严华和很多同龄人一样,把张海迪视为自己的偶像。他听说张海迪的英文很好,而且都是靠自学,就想:“她可以这么做,我为什么不可以?”于是,他让母亲买了个收音机,听着广播学英文。当时,有很多人都通过这种方式自学外语,花费少且效果好。
每天清晨,严华会站在阳台上大声朗读。说是站,其实对普通人来说就是跪,因为他只能膝盖着地。楼里有个邻居听到严华读英文,觉得这孩子挺不容易,就给他推荐了一个英文老师:“现在正好放暑假,你去找她补补课。”严华听了挺高兴,经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他已经喜欢上了英文,想到自己的基础很差,如果能有个老师教,就再好不过了。
可是,老师的家离严华家有两三公里路,这点让严华犯难。当时的他最害怕出门,家里和外面对他来说就是两个世界。在家的时候,他可以行动自如,几乎什么都能做,可到了外面他还是无法适应。当时的社会没有什么无障碍的设施,残疾人要出趟门是很困难的,严华既没手又没脚,是难上加难。搭公车他挤不上去,自行车他又没法骑,去哪里都要靠走。他的“脚”上穿一双特殊的鞋子,那是父母从新疆兵团带回来的绿色棉军鞋,这种鞋又大又厚,反套在膝盖上,就能支撑着走路了。严华的整个青春期,就只穿过这一款鞋子。用膝盖走路的滋味不好受,步子小不说,时间稍长一点,还会磨出泡来。当然,更不是滋味的其实是心里。在新疆时,大家都知道这场意外,看到严华也不会觉得奇怪。到了上海,每当严华上街,就会有很多人投来异样的眼光,他们还常常用自以为严华听不到的声音议论:“这人是怎么了?”“都这样了还走出来做什么,怪吓人的。”“年纪轻轻就没了手脚,怎么活啊?”……严华本来在身高上就“矮人一等”,走在人群中更觉得自己像是一个怪物。社会没有给予残疾人应有的尊重和便利,这大大伤害了他们的内心。
出门还是不出门?母亲跟严华说:“嘴巴和眼睛都长在别人的身上,你管不了别人怎么想,只能让自己去适应这个环境。”严华觉得有道理,他不可能一辈子不出门,学习英文或许是个改变自己的好机会。第二天,严华一个人去了老师家,走在那条乡间的小路上,他告诉自己,这世上没什么比一夜间失去手脚更糟糕的事了,所以,没什么好怕的。晚上,当他忍着剧痛走了一个多小时回到家时,发现磨破的膝盖已经在渗血了,把绿色的棉鞋都染红了。可是那天他的心情格外放松,感觉整个天地宽广了许多。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