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司机胡国林聪明生活样样有

  电大行政管理专业的课堂上,一个看上去40多岁的大叔级别的学生显得特别显眼。别的学生都是20岁出头,课桌上不是放着瓶装矿泉水就是各种饮料,只有这个大叔的桌上放着一个泡着绿茶的玻璃瓶。下课了,大叔走出教室,发动了停在门口的一辆出租车。大家这才知道,大叔居然是个出租车司机。40多岁了,又是一个不需要很高学历的出租车司机,他为什么会走进大学课堂呢?大家对这个特别的出租车车司机充满了好奇……

  

  与“玻璃女孩”结缘,源于一篇报道

  

  这个特别的出租车司机不是别人,正是时常被报纸、电视报道的胡国林。胡国林并非什么传奇人物,他只是上海几万名普通出租车司机中的一员,但他又是特别的,他热心公益,助人为乐的事迹成了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他也成了上海最新一届十佳“的士明星”的第一名。能够在几万名出租车司机中脱颖而出,相信胡国林总有他的特别之处……

  胡国林帮助“玻璃女孩”邢怡圆“世博梦”的报道,让胡国林成了明星。邢怡是一个18岁的花季女孩,因为患有“成骨不全”病,10岁以前有过13次骨折的经历,所以被人称为“玻璃女孩”。谁都知道玻璃易碎,碰不得。邢怡行走困难,平时除了上学,几乎不出门。为了治疗邢怡的病,普通工薪阶层的父母省吃俭用,忙于工作,根本没有时间、没有能力陪邢怡出去玩。18岁的女孩,看着其他同学都先后去参观了世博会,她也很想去亲眼看看。是胡国林帮她圆了“世博梦”。胡国林和邢怡是什么关系呢?胡国林为什么要帮她呢?

  其实,早在两年前,胡国林就圆了邢怡的另一个梦想——登上东方明珠观光。在此之前,胡国林和邢怡是互不相识的陌生人。2008年年初的一天,胡国林在翻看一张报纸时,看到了一条并不起眼的报道,报道上说上海有这样一个“玻璃女孩”,已经16岁了,还从来没有去过东方明珠,她很想去看一看……报纸上这篇小小的,像豆腐干一样大小的文章,很多人可能看到了也就一扫而过了,而胡国林的内心却被触动了。他想到了自己的女儿,他的女儿也16岁了,跟邢怡的生日只差9天。虽然他也只是个家境一般的普通人,但是他的女儿去过东方明珠都不止一回了。两个一样大的上海女孩,命运却相差那么多。之后好几天,胡国林的心里一直像搁着件心事,他想是否能为邢怡做点什么。他没有能力帮邢怡过上更好的生活,但至少他可以帮她完成最简单的心愿。

  连妻子也看出胡国林有心事。妻子知道他的想法后,很支持他,跟他说想做就做吧。几天里,怎么帮邢怡去东方明珠的事情一直在胡国林的脑海里转动。邢怡毕竟是个碰不得的“玻璃女孩”,很容易就骨折了,如果自己陪她去东方明珠,是否安全呢?而且他跟邢怡家素不相识,如果冒昧地找上门,邢怡父母会相信他吗?思来想去,胡国林决定跟自己车队的领导反映这件事,看单位是否能出面,一起帮帮邢怡。

  让胡国林高兴的是,车队领导很支持他的想法,答应陪他一同去找邢怡。于是,在2008年的大年初一,邢怡在胡国林和几个车队领导的护送下,登上了东方明珠。看着邢怡开心灿烂的笑容,胡国林的开心不亚于她。自己小小的付出可以令一个人这么开心,胡国林忽然觉得心里很满足,满足之外还有一点小小的骄傲。

  因为这件事,胡国林第一次上了报纸。有人说他福气好,碰到这种好事,并没有出多大的力,却一下子出了名。也有人说他是为了出名而帮人。无论胡国林是不是想出名,至少他是个有心人,至少他带着双发现的眼睛去寻找需要帮助的人,并且真的帮到了人。同样的一张报纸,很多人在看,为什么只有他想到要去帮助邢怡呢?

  胡国林的出名或许不仅仅是因为他做了这样一件事情,还因为他的职业身份是出租车司机。有一个蛮奇特的现象,上海的出租车司机经常会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经常会有出租车司机助人为乐的各种报道。这可能算是上海特色了。上海的出租车司机不同于其他地方的,上海的出租车司机都是上海人本地人。上海人,尤其是上海男人他们没有过多的野心,容易在自己的生活中找到满足,总是很本分地做些每个人都会做的好事情。有人觉得他们是社会底层,但他们自己并不这么觉得,他们觉得自己也有能力去帮助其他人。在这一点上,他们是骄傲的。就像胡国林,他从来也不觉得自己作为一个出租车司机就处在社会的底层,相反,他有他的骄傲,他觉得这么多年,他生活的每一步都踏得很准。

  

  当年成为出租车司机,是让多少人羡慕的事

  

  今年49岁的胡国林开出租已经有14个年头了,当年选择开出租是因为出租车司机的收入高。14年来,胡国林的收入几乎没有变过,一直在每月4000元左右。可以想象,在1996年,当大部分人还拿着每月200多元工资的时候,胡国林的收入是非常可观的。

  当时,能当上出租车司机,胡国林还是花了很多心思的,托人帮忙才从原来的针织厂商调到了出租车公司。开了一段时间出租车后,胡国林买了香烟回老单位看望以前的同事。他跟同事们聊车上遇到的各种人和事。同事们听得津津有味。以前在单位并不起眼的胡国林一下子成了众人的焦点。他也突然觉得自己似乎跟以前不同了,跟这些老同事相比,他的眼界开阔多了。那一刻,胡国林是骄傲而满足的。他庆幸自己及时跳槽,选了条好路。

  胡国林就是上海人所说的脑子灵活的人。他懂得寻找机会,把握机会。其实,胡国林原本的工作在当时看来也很不错。从19岁高中毕业后,胡国林就进了针织厂仓库工作,在人人工资都一样的情况下,他的这份工作是让很多人羡慕的。因为可以上常日班,每天早上7点上班,下午3点就下班了,工作时又很清闲。

  刚开始工作那几年,胡国林也很满意自己的工作,但随着年纪的增长,尤其是认识了未来妻子后,他总想多赚点钱。妻子比他小7岁,岳父岳母原本并不赞同他们结婚,因为觉得他们的年纪相差太多了。胡国林结婚的时候已经29岁了,在那个年代算是晚的了,而妻子那时才22岁。所以胡国林总想给妻子更好的生活。

  胡国林下班早,他就利用下班的时间做过各种小生意,摆地摊,甚至开摩托车载客。那时,他每个月都能在工资之外额外赚到1000多元。这个数字是他工资的5倍啊。胡国林是个对钱没有概念的人,口袋里有多少钱,他从来不算,想用就用,直到钱没了,才发现已经用了这么多。比他小7岁的妻子也是个用钱大方,不会多做考虑的人。他们时常去饭店吃饭,买的衣服也都是名牌。在这一点上,胡国林作为一个男人,一个丈夫,他是骄傲的。这或许也是大部分上海男人的观念,要让自己的妻子过得好,这是一个男人的责任。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