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到一个难相处的婆婆

  宋姗老师,你好!

  第一次见到婆婆,我就知道自己以后的日子不会好过。那时还没结婚,初次上婆家,我买了很多贵重的礼品,可婆婆招待我的只是三个菜,其中一碗辣酱居然还是剩菜。婆婆说:“以后总要嫁过来的,就不把你当客人了,随便吃点。”我当时就很不开心。吃了饭聊天,婆婆说:“我们家金的银的都没有的,我嫁过来的时候婆婆什么都没给我,我也不会给你什么的。一切靠自己。”这话把我呛得够呛。因为买不起房子,结婚后就和婆婆住在一起,这下日子更难熬。我吃饭时会咀嚼出声音,婆婆便放下碗筷看着我说,吃饭吃出这么大声音,一点礼貌都不懂。我只好小心翼翼地咀嚼。谁知老人家自己吃饭也是吧唧吧唧地响,我便笑着向婆婆指出。婆婆脸一板说:你敢顶嘴?究竟我是长辈还是你是长辈?还有,我出门前总要化点淡妆,婆婆就冷言冷语地唠叨,说什么结了婚的女人就该守本分,打扮成狐狸精总有一天要惹出事情。生了孩子后自然是婆婆带,可她老人家一点不讲卫生,喂孩子鸡蛋,先自己在嘴里嚼糊了,再嘴对嘴吐给孩子吃。我说这样不好,有细菌。婆婆满不在乎地说,你老公就是我这样喂大的。我向老公诉苦,老公说他妈守了十几年寡,吃了不少苦,脾气有点怪,让我别放在心上。可这日子长着呢,你说让我怎么过下去?

  南通俞女士

  俞女士你好:

  收到你的来信的前后,也有好几位女士来“诉苦”,涉及的都是婆媳关系,内容大同小异,在此一并作答。搞文学创作的都知道这么句话:爱情是永恒的主题。我在这里套用一下:婆媳矛盾也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曾经探讨过一个问题,就是年轻夫妇和长辈住在一起的利弊得失。其中的“利”和“得”是显而易见的,和老人住在一起,互相都有照应,老人要是有病痛,能得到孩子及时的照料;小辈下班回到家,能吃上热菜热饭;而且小夫妻有了孩子,老人能帮着带,免去了年轻人的后顾之忧。入夜时分,灯火之下,一家人团团圆圆尽享天伦之乐,等等。此中有个有趣的现象是,根据数据统计,小夫妻和女方父母住在一起的模式,快乐指数和和谐程度要高一些。当然,这种老少搭配的居住方式,所谓的“弊”和“失”,也是不容忽视的。毕竟,老一辈和小一辈在很多方面存在着差异,譬如在作息时间上,在消费观念上,在生活习惯上,在娱乐消遣上,都有很大不同,于是磕磕碰碰就在所难免。俗话说:距离产生美,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会对年轻人说,如果条件许可,不妨和老一辈分开居住,但在买房子的时候,买得离老人的住处近一些,若即若离,遥相呼应,方便彼此照应。但这有个前提,就是“条件许可”。

  条件不许可怎么办?买不起房子怎么办?注定要和婆家挤在一起怎么办?这就回到你的问题上来了。所有的抱怨都没用,生活还得继续。你必须要理清头脑,告诉自己:有些东西是不能改变的,至少在短时期内不会改变,譬如,你们的居住状况,你守寡十多年的婆婆的脾气和秉性;而有些东西是可以改变的,譬如你,你可以变得更宽容一些,更有耐心一些,更善解人意一些,看问题的视角更灵活一些。拿你第一次上婆家来说,你开开心心的,还买了不少贵重的礼品孝敬老人,满心想讨得婆婆的欢心。谁料婆婆大人对你冷冰冰的,款待你的只有三个菜,其中还有盆剩菜。你觉得自己被冷落了,你觉得这是婆婆给你的一个下马威。可你听听你婆婆是怎么说的:“以后总要嫁过来的,就不把你当客人了,随便吃点。”换个角度看问题,你应该感到欣喜,第一次见面,你这个未来的媳妇便得到了婆婆的认可,把你当成自家人了。至于你婆婆说的“我们家金的银的都没有的”的那段话,说明什么?说明你婆婆没有心机不会装假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等你习惯了了解了,你会觉得这种老人其实挺好相处的。你信里提到的其他一些事,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只是生活观念和生活习惯的不同而已。将来,你一定会以欣赏的心情看你的媳妇化妆打扮,你也不会嘴对嘴地喂孩子食物。这说明什么?说明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一代人的文明总是在进步的。

  既然我们不能苛求老人,那我们就只能试着去理解老人,甚至委屈自己。因为,生活就是这样严苛或者说严峻的,不会每一天都是风和日丽的,要学会承受磕磕碰碰,让自己变得坚强起来。

  宋姗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