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通大学“工商管理核心课程研修班”开学的第一天,有一个课堂格外引人注目。讲台上,老师这样开篇:“我是第一次给大家这样身份的学生讲课,心里也有些打鼓,提供一些世俗的东西供大家参考,如有什么冒犯之处请大家原谅。”
这是一个特殊的MBA研修班,是全校人数最少的班级。更加特殊的是,讲台下,坐着的不是公司的CEO、企业的高层,而是上海玉佛禅寺的八位身着棕黄色僧袍,脚穿黑布僧鞋的法师。
这是来自于上海教育电视台拍摄的纪录片《都市和尚象牙学子》的镜头。在另外一所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里,也曾经有过一个僧侣进修班……
在上海的玉佛禅寺里,有着这样一群寺院僧人:身居寺院,他们是专注修行,弘扬佛法的出家人。走出庙门,他们读热门的MBA,学外语,与现代文明紧密相连。这种积极入世的态度,和人们传统观念中的出家人印象似乎相距甚远,这到底是一群怎样的寺院僧侣呢?又是一群怎样特殊的高校学生呢?
僧人MBA学什么 原汁原味西方课程
这是玉佛禅寺普通的一天,清晨五点,例行的早课在大殿开始,僧人们念诵楞严咒,大悲咒等经文,从五点到六点——百余年来一直如此。当时针指向九点,僧人们就分赴各自的“部门”,开始了“上班时间”。有的接待香客,有的维护寺庙的网站,有的负责内部杂志的编辑……
如今,在上海玉佛禅寺的僧人有120余人,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在这里生活的出家人,并不像有些人想象中的那样,因为家里条件贫困,不能度日了,才不得不选择当和尚。事实上,要想进入像玉佛寺这样的寺院,也是有要求的。
寺务处秘书体廷法师介绍说,现在僧人都是小庙出家,大庙受戒。小庙出家可以适应和体验出家的清苦生活,大庙受戒可以学习传统的戒律,做一个真正的僧人。而要想进入玉佛寺,现在只有两种情况:一是作为人才引进,引进精通专业技术知识的僧人;二是从应届佛学院毕业的新僧,以双向选择的方法进入寺院。
在这里,各个部门的主管僧人无一例外都是从上海交大MBA研修班毕业的学生,而刚刚调任至上海玉佛寺觉群慈爱功德会,为慈善活动忙碌着的慧静法师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35岁的慧静法师来自江苏泰州。三代单传的他,自小得到家里人的疼爱,尤其是爷爷,更是对他呵护备至。他从小学习努力成绩优秀,小学毕业那年,他考入市里一所住读的重点中学。
进中学的第一天,慈祥的爷爷依依不舍地送他出门,一直走了好远好远,直到背着书包的孙子消失在视线以外。可没想到,一星期后,当他从学校兴高采烈地回到家中,进门却看到爷爷已经躺在床上,奄奄一息。接下去的几天,他天天守在爷爷病床前,希望自己的尽心照顾,能够让爷爷康复。然而,世事多违,最终爷爷还是离去,离开了自己最疼爱的孙子。
爷爷的过世,让年仅15岁的他久久不能从悲伤中走出来。常常,对着爷爷慈眉善目的遗照,他会问大人,爷爷究竟去哪里了?爷爷现在快乐吗?面对他的这些疑问,大人们都不知该如何回答。从那以后,他常常独自深陷在有关生死的思考与困惑当中。一次偶然的机会,他从电视里知道有佛教,突然萌发了出家的念头。但因为不忍违背父母的意思,他仍然坚持读完了中学。在校期间,他一直是个内向的话语不多的三好学生。
有时候,一个人走上一条道路是偶然和必然的相结合。高中毕后,他做出决定,去浙江嘉兴的一座小寺庙出家。那座寺庙的规模很小,当然不能与玉佛寺相提并论。除了师父,就只有他一个小和尚。慧静法师记得,离开家乡出家的那天晚上,母亲不断地低声饮泣,连一向硬朗的父亲也忍不住掉了眼泪。很多年以后,他的父母才真正从内心里接受了他当初的选择。
由于有良好的文化基础,出家后不久,慧静法师就先后考入上海佛学院、南京佛学院和中国佛学院。经过了系统的学习,毕业后来到了上海玉佛禅寺。刚进寺院的时候,慧静法师主要负责文化工作,参与杂志编辑、网站编辑和图书馆的管理。
2005年,经过寺院方面的精心挑选,慧静法师和其他7位法师开始在上海交大安泰管理学院攻读MBA研修班。学制为一年,学时为每周一天。每次上课,寺院都会安排专车,统一将“学生僧人”们送往上海交大法华镇校区,八位僧人从来都是按时上课,无一缺勤。
最初,八位穿着统一的棕黄色袈裟的僧人走入上海交大的时候,确实引来了很多的注目礼。但渐渐的,当这些棕黄色的身影每周一次,按时出现在校园里时,师生们很快就习惯了,甚至可以说成为校园里一道别具一格的风景线。
MBA的教程是十分注重实践和经验的,上课内容常常包含大量的企业案例和故事。而实际上,授课老师大多对寺院的管理并不熟知,所以只能依照“原汁原味”的准则传授管理知识。
慧静法师至今还记得,有一节实践课的开篇故事是“一条腿的烤鸭”,课堂上的幻灯片刚刚打出这几个字,老师就马上跟着说明:“我和居士谈过,他说这个作为故事出现在课堂上没有关系。”
在《财务管理》课上,老师会提问:“企业一年下来取得的利润是100万。利润实际上是收支的差额,你们觉得这个企业好不好?”一位僧人回答:“看它的规模多大。”老师给予了肯定:“回答得有道理。”
在课程表中,主要还有战略管理、人力资源、市场营销、商法等10门西方课程和《孙子兵法与企业战略》、《宗教产品营销心理和创意对策》、《品牌管理》等7个专题讲座。这些内容都是僧人们自己挑选的,授课老师也是学校严格挑选的。
八个学僧对于自己的新环境,一开始还有些陌生。在最初的日子里,每逢课间休息,MBA班的僧人们一般都不会离开教室,不习惯与学院里其他的同学交谈。的确,他们是一个情况有些特殊的群体,校方也充分考虑到了这点,例如每当吃中饭的时候,学校食堂都会为这些僧人特意准备素食午餐。
当为时一年的学习结束时,所有的僧人都通过了考试和论文,没有任何例外。
僧人MBA为何学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在人们的传统印象里,出家人应该“隐身世外,晨钟暮鼓”。而MBA课程通常则是用于培养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职业经理人,主要学的是经营管理。“和尚”与“MBA”这两个词,在此之前似乎怎么都无法让人联想到一起,出家人为什么要学这些知识呢?
对于这样的疑问,上海市佛教协会会长、玉佛寺方丈觉醒大和尚说,“玉佛寺几年前就确定了‘文化建寺,教育兴寺’的寺院发展理念。作为一个身处国际化大都市的著名寺院,除了传统的寺院管理体系外,还需要借鉴现代工商管理的理念和方法。”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