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朱哲琴凭借《丹顶鹤的故事》走红,在那个年代,有一首流行金曲意味着歌手可以靠着它四处走穴赚得盆满钵满。但朱哲琴并不满足做一个这样的歌手,她开始思索着转型和突破,这就有了后来概念意味颇重的《黄孩子》、《阿姐鼓》。
朱哲琴也如此坦言:“《丹顶鹤的故事》出来大家都特别叫好,大家当时的风潮就拿着这首歌去走穴。我想的是,我作为一个歌手我想有一个专辑在创作概念上比较完整,能呈现声音的特质和感受。所以那时候我从《丹顶鹤的故事》出来以后停了半年时间不参加任何演出,我很害怕我变成这样一个(走穴的)歌手。”
“《丹顶鹤》的时候,人们认可这个声音,这个女孩的声音真的很宽,说她的音乐吓死所有人。当时包括北京做摇滚这些小孩特别不愿意,都知道广州来了一个女孩声音非常有技巧。但是走到《阿姐鼓》的时候,我有观点,我根本不在乎现在这些北上广流行音乐,我根本不看这个东西,我找到一个最新的天地。那个天地是可以造梦、有想象力,而且对生命的传承有传达。《阿姐鼓》的成功,是中国第一张概念创作。它出来就是一个完整概念,然后去地方采风,再慢慢到它的主题、它的音乐形态、整个包装都是一个完整概念唱片。”
在成为联合国亲善大使之后,从手工艺的关注到音乐的采集,朱哲琴身体力行地推广中国的民族艺术。包括制这张唱片,她别出心裁地邀请一群年龄在三十岁以下的音乐人参与创作,为的就是将古老的民族音乐和年轻的音乐人桥接在一起。她将这张唱片的采样公开,开放给更多有想法的音乐人使用,她甚至有计划要将她们的音乐演出带进校园,去跟年轻人见面。
有记者问:“你做的民族音乐在国外一直很受欢迎,你现在在做中国民族音乐的传承,也是想要做得更国际化,你怎么理解民族和国际之间的关系呢?”
朱哲琴说:“《阿姐鼓》全球卖到300万,你觉得是小众吗。其实中国在现在一个唱片环境这么混乱,包括商业秩序都很混乱的情况下,就是要不同的音乐力量去建立一个新的听众群。举个例子,我采录这些音乐在当地它是大众,那可不是周杰伦横行霸道的地方,这些歌都已经唱了几代人了,在那个地方就是大众音乐。而且所谓小众和大众实际上是一个操作结果,原来当代艺术是一个非常小众的东西,现在成为一个非常大众的东西。”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