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夫妻照顾四对父母,孝心传递爱意浓浓

   2011年的2月,赵克兰和女儿还有丈夫周时运一起参加了一位老人的追悼会。追悼会上,赵克兰不停抹着眼泪,她跟丈夫说:“日子过得真快,转眼我们结婚27年了,8个老人也一个接一个离我们而去,现在只剩下万阿姨和你妈了。我们一定要继续好好照顾她们,希望她们都能长命百岁……”

  

  带着公婆再嫁,两个善良的人走到一起

   一对夫妻通常有4位老人需要照顾,也就是夫妻两人各自的父母。赵克兰夫妇为何会有8位老人要照顾呢?这一切说来话长,就像是这漫长的27年,发生了太多悲欢离合。

   去世的老人是赵克兰的前公公,赵克兰的前夫在多年前去世了,照理赵克兰跟以前的公婆就不再有关系了,但她依旧把前公婆当作自己的父母一般孝顺。如此一来,她就有了4个父母。巧合的是,她的丈夫周时运除了自己父母,还义务照顾着一对跟他没有血缘关系的老人。这两个善良的人走到一起,就担负起了照顾8位老人的重担。

   说起赵克兰,可以说她是一个可怜的女人,也可以说她好心有好报。1984年,对刚满30岁的赵克兰来说是悲痛的。她的丈夫在渔船上因公意外身亡,走得很突然。丈夫才33岁。赵克兰当时觉得天都塌了,女儿只有4岁,她以后的路该怎么走?

   为了年幼的女儿,赵克兰收拾起悲痛的心情,每天照常上班。上班前,她把女儿送到公婆家,下班时再把女儿接回家。那段日子,赵克兰每次看到公公婆婆,心里的悲伤就会加重一分。公婆在前一年刚失去一个女儿,如今又失去一个儿子,白发人送黑发人,赵克兰知道他们心里的痛不会比她少。丈夫身前是个孝顺的儿子,她也想代替丈夫孝顺公婆。一到休息日就帮公婆洗洗晒晒,希望为公婆减轻一些负担。

   善良的赵克兰,她的好运就在于认识了周时运。他们是经人介绍相识的,周时运比她大9岁,没有结过婚,为人很老实。赵克兰没有别的要求,只是希望周时运能对女儿好,也能对自己的前公公婆婆好。虽然前夫去世了,但赵克兰把前公婆当作了自己的父母。周时运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你以前的公婆是你女儿的爷爷奶奶,以后你的女儿就是我的女儿,照顾女儿的爷爷奶奶是应该的。”赵克兰当时心里暖暖的。她把周时运带到前公婆面前,让两老替她把关。前公婆见了周时运都很满意。

   不久后的一天,周时运说要带赵克兰去见一对老人家。赵克兰当时心里有些狐疑,周时运的父母已经见过了,还有谁要见呢?

   原来周时运一直酝酿着要怎样把他和老孙夫妇的事告诉赵克兰。几年前,一个机缘巧合下周时运认识了老孙和他的妻子万阿姨。老孙夫妻二人没有子女,没有退休工资,很是可怜。老孙有些文化,平时给一些公司打些零工,没有固定的收入。万阿姨在小区里看自行车。两个60多岁的老人生活很清贫。老人知道周时运没有女朋友就热心帮他介绍。虽然几次介绍都没成功,但是周时运和老孙夫妻成了朋友。周时运觉得老孙夫妻俩过得不容易,就经常借着蹭饭的名义去他们家,实则是买些熟食给他们改善伙食。当时还是王老五的周时运闲来没事就去看望老孙夫妻,跟他们拉拉家常。时间久了,他们就变得像是一家人了。

   周时运带赵克兰见的就是老孙夫妇。“这就是我跟你们提起过的赵克兰,我的女朋友。”周时运向老孙夫妇介绍。两位老人开心得合不拢嘴,一直在赵克兰面前夸赞周时运对他们照顾有加,亲生儿子对父母也不过如此。直到这时,赵克兰才知道周时运这么多年来还照顾着一对跟他无亲无故的老人。如果连没有血缘的老人,他都能尽心地照顾,那么对待自己的父母,肯定更不在话下了。赵克兰相信,周时运是一个善良的好人,她没有选错人。

   两个善良的人就这样走到了一起。赵克兰带着女儿和周时运组成了一个新家。赵克兰和周时运都是普通工人,当时一个月只有几十元的收入,再要照顾几对老人,经济并不宽裕。结婚时,他们没有买新衣服,没有办酒席。勤俭持家的赵克兰分批把亲戚请到家中,她亲自下厨招待大家,算是完成了结婚这件大事。

  

  8个老人,两个孩子,夫妻两人压力大

   要承担起一个家并不容易。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和父母。很多人都说,现在的年轻人辛苦,一对夫妻要照顾4个老人,还有一个孩子。可是对于赵克兰和周时运而言,他们肩上的担子就更重了。

   1988年,儿子出生了,他们的责任又多了一分。每到休息日,他们走完这家去那家,轮流看望几个老人,帮他们做些家务,烧点好吃的小菜给他们送去。他们付出的不仅是体力,对于他们不高的收入而言,也是一笔不小的经济支出。

   自从结婚后,周时运从市中心的父母家搬去了位于杨浦区的赵克兰的房子里。老孙夫妇住的地方离周时运父母家很近。周时运自从搬走后,去老孙家的路程就远了许多。不久后,老孙夫妻放弃了市中心的房子,把家搬到了离周时运很近的黄兴路上。周时运每天上班都会经过老孙家。这样一来,周时运去看望老孙夫妻就方便了。赵克兰时常包些馄饨、水饺,做些小菜,让周时运上班时顺路给老孙夫妻送去。

   “我们搬得离你近,不是图你给我们送吃的。你们有两个孩子,还有自己的父母要照顾,不容易啊。我们就图你们过来看看我们,跟我们聊聊天,我们没那么寂寞。”老孙不止一次推却周时运给他们送吃的。可是周时运一如既往。周末时,他和赵克兰还会带上女儿和儿子一起去老孙家,让两老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赵克兰的女儿亲切地叫老孙夫妻为“黄兴路外公外婆”。因为在女儿的心里,她不但有自己的亲外公亲外婆,还有住在黄兴路的这对外公外婆。老孙夫妻年纪越来越大了,很多工作做不了,收入越来越少。女儿每次看到他们两老,都会觉得很可怜。回到家,女儿跟赵克兰说:“我们自己少吃一点,就够黄兴路外公外婆吃的了,他们没有子女照顾,太可怜了。”女儿的这番话让赵克兰很是欣慰。她和丈夫照顾老孙夫妻是出于同情,没有想过回报。如今,他们得到的最好回报是,他们的行为在无形中给自己的子女树立了好榜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有什么比言传身教更能让孩子明白这些话中道理的呢!

   日子就这样周而复始地一天天过去。赵克兰和周时运要供两个孩子读书,时常要给8个老人送吃的,结婚多年后,家里也没有多少积蓄。这时,他们都已经人到中年。谁也想不到,他们最艰难的日子说来就来了。

   1998年,赵克兰下岗了,一家四口只能靠周时运的600多元工资过活。可就是在这样经济拮据的情况下,赵克兰宁可苦自己,也时常给几个老人送吃的,没有告诉几位老人她下岗了。他们夫妻不想让几位老人担心。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