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事早就流行过

  

  

  

  世界是平的,流行是圆的。别以为混搭什么的很新潮,它不过是“红配绿”的现代版;别以为“心塞”这个词有多时髦,它不过是“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这句诗的网络版。流行这档子事总是兜兜转转地来回,有的几年前红火过,有的几十年前风靡过,有的几百年前就出现过。

  所有,对有些现今流行事物追追它的前世,对曾经流行事物看看它的今生,审视下两者的变与不变,也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因为它是时代的密码,让如今这批被喻为史上最爱怀旧的一代年轻人找找来时的路,感感旧日的怀。不会有被“00”后指为“你已经是上个世纪的老男人老女人了”的恐慌,可以很潇洒地说一句“你们这些,都是我们玩过的!”

  嗯,这样这口气就顺了。

  

  

  

  

  

  

  流行的技术永远跑在流行的内容的前面,各个电视台购买各种节目版本贴身肉搏;微博微信的撕扯大战,让很多东西流行得比较容易,一不小心就成话题了,就流行开来了。不过细究之下会发现,其实很多东西不过是熟面孔,不过是换个形式再战江湖而已。

  

  

  

  

  最近各路男神中,大叔集体被小鲜肉逆袭了。饱经沧桑的温暖牌大叔被或小狼狗或高冷的小鲜肉抢了市场。于是大叔和小鲜肉的PK大战开始了。目前小鲜肉风头正劲,不过大叔可也是流行过好几年的哦。于是嫁人就嫁暖大叔还是冷鲜肉的争论就开始了。

  其实很多年前对高仓健和唐国强的争论,跟现在是一样一样的。1981年,《孔雀公主》上映。唐国强出演这部神话剧中的王子,言语如诗,柔情似水,相貌精致,肤色白皙。堪称老牌小鲜肉——那时候叫奶油小生。第二年,日本电影《追捕》大火。高仓健刀削般的面孔、粗犷的阳刚之气在中国刮起了硬汉的流行风暴,唐国强饰演的王子惨遭“追讨”,被说成粘粘糊糊、没一点阳刚气。一时间,高仓健成为当时中国女性寻找伴侣的一道标杆,使国内的那些所谓的奶油小生一时没了市场。唐国强提及自己当年事业下滑,也不得不承认是拜高仓健所赐。

  那段时间,走在中国城市的街头,四处可见小伙子们都学着电影里杜丘的装束把衣领口竖起来,昔日还只是陕西咸阳某棉花厂职工的张艺谋也不能免俗:当年看完《追捕》走出电影院,张艺谋也情不自禁地把围在脖子四周的衣领竖了起来——其实说出来真是可笑,电影里的杜丘这么做是为了躲避警察的追捕,怕人认出来,可到了咱们中国年轻人的眼中,却成了“扮酷”的最高境界。至于杜丘穿过的风衣更成了一种时尚,据说当时有一家服装厂赶制了几万件风衣,没想到一夜之间销售而空——高仓健不仅改变了中国一代对男人的审美——冷峻,强悍,使唐国强等一批奶油小生变得“危机四伏”,纷纷改弦易辙;电影学院招考新生更是以是否像高仓健为录取蓝本。

  现在最流行的一句话是“这是个看脸的时代”,其实啊我们一直是个看脸的时代:最开始是国字脸军团——他们符合中国对男性最传统的审美,绝没有厚刘海、锥子脸,基本都是剑眉大眼高鼻梁,有英武刚毅之气。朱时茂以1982年公映的电影《牧马人》起家,他自称当时受欢迎程度堪比后来F4的周渝民。“有不少女生跑到电影厂门口要表白的,而其中有的还是活跃在舞台上和银幕上的明星。”

  然后是亲民脸军团——在国字脸之后,以濮存昕、周里京为代表的内地男星开始走红。他们的长相更亲民。虽然依旧是正面角色,但随着影视创作开始转向日常生活,赢得了大批家庭主妇的喜爱,统称他们为师奶杀手。

  接下来是瓜子脸军团——新纪元伊始,花美男崛起了。整个亚洲陷入F4狂潮,贺军翔、郑元畅、吴尊等偶像男星也一个个出来。花美男的出现都是偶像剧惹的祸。

  最后是锥子脸(就是瓜子脸中瓜子脸)军团——EXO男子团体,《小时代》一众男演员。长相比女生还精致,楚楚可怜,让最大的受众群体,女生们爱心大发。

  对男神的审美绕了一大圈了,从一开始要漂亮,像《庐山恋》,观众喜欢,男演员漂亮。到高仓健,冷峻,冷峻是唯一的,漂亮是臭不可闻的。冷峻一过,怪的,要怪的,然后怪到一定程度之后,就是要丑的,结果又是丑星当道。最后又变成什么呢,F4又回来了,花样美男又绕回来了,一大圈,又得奶油了,又得偶像了。

  这种兜兜转转的习性,在看脸的审美当中反复出现。当高仓健红的时候,人们把大衣领子竖起来;时隔20年,当电视剧《奋斗》火了之后,那年的夏天,男人们像佟大为一样在街上又将POLO衫的领口竖了起来。

  而且POLO衫的质量优劣也要看领子竖的时间是否够长,有家淘宝店在向顾客说明自家45元一件的“真品鳄鱼T恤”质量时称:“本店卖的鳄鱼衫与别家不同的是,领子够挺括,而且领子的背面还有鳄鱼的标志,让你方便把领子竖的时间更久,潇洒气度不留白!”

  

  

  

  

  听说很多玩微博的人给自己设置了一个屏蔽,就是出现那句“挖掘机技术哪家强,中国山东找蓝翔!”的微博一律过滤掉。因为这个广告词已经泛滥到一个堪称“埃博拉”病毒式的程度。无论是什么内容,最后都可以拧巴到这广告词上。好,那么问题来了,病毒式广告哪家强?

  这种某些广告词被移植到生活各个角落的做法,最近大行其道。比如巧克力的那句“快到碗里来”成了表达“我喜欢你”的最佳替代品,如果郎有情妹有意那就正好,如果是剃头挑子一头热的话也没关系,就算卖了个萌;还有就是那个口香糖的“嘿,你的益达。是你的益达!”也是被用得乱七八糟,“嘿,你的煎饼果子。是你的煎饼果子!”“嘿,你的唇齿留香湖南地道臭豆腐。是你的唇齿留香湖南地道臭豆腐!”

  不过这种广告成为流行语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和“挖掘机技术哪家强”媲美的也不是没有。还记得当年一句“小丽呀——”的广告吗?也许你都不记得是什么东西的广告了,但这句猥琐个脸孔,拿腔拿调的招呼却深入人心。于是那时不光是叫小丽的,只要你想和她套近乎什么的话,所有的女生都享受了这个待遇——“小红呀——”、“小婷呀——”、“小兰呀——”。重点是表情一定要猥琐,语调也是。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