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某人谈起京剧表演艺术家张火丁,说看了她演的《春闺梦》,有种被唤醒的感觉,我理解这种被唤醒的感觉,在这个感观味觉和视觉都综合麻木的年代,被唤醒是都么重要的事,让人心怀感激。他说,欣赏张火丁,不是她在台上比别人做得多,而是做得少,她除了演戏,不做别的,没有一些演员那么多种想引起注意的小心思和小动作。说得真好,做得少,这个少比多更难。这是个缺少“少”的年代。
有一段时间,对酒店下午茶特别有兴趣,附带也对酒店设计感兴趣。但说实话,很多酒店设计得除了土豪还是土豪,都在突出豪华二字,都在庞大上做文章。而我发现城郊的一家酒店却非常懂得留白,深色,高旷,极简,懂得借外面的光与影,我走进酒店大堂是下午两点,阳光穿过百页窗,大堂的光影是浮动的,整个空间的感觉让我一下就惊呆了,这个酒店很远,但我后来又分别带父母和三两个朋友去了两次,没有一个人不喜欢。少真是多。你想传达给别人什么,现在是个盛产土豪的时代,但除了钱,还该有审美吧,好的东西一定是简约的。我也是普通工薪阶层,但我不喜欢购物买东西,却愿意为这种美好买单,在那里的下午消费一杯咖啡我也觉得特别超值。安静而美好。任何一种消费品,你想传达什么?
日剧有一部《深夜食堂》很是火,说实话,剧集简单到只是五平米,几个人,方寸之地,但就是这种少,却展现了人生的悲欢离合,人情世态,不要多,当你懂得升华少时,它会像胭脂沾了水一样渗透开来。
现在是个装修流行的时代,但说一句实话,我看过很多装修过的家,都没有气息,没有人的气质,没有表达,你只看到了地砖用的什么品牌,家具用的什么材料,卫浴是什么品牌。他们的家都很大,150平米,两层复式,两厅两卫保姆房,大而豪华就代表着某种胜利,但说实话,我真记不住,也不羡慕。我记住的只是某个校园的一个建于90年代初期的老楼,那种老式两室一厅的一楼,带一个小小院,主人是匠心独具的人,用紫藤花搭起了一个门,还把阳台搭了个玻璃书房,书房外自己设计了鱼池,非常日式,非常简约,玻璃书房里就是书和炭盆,还有音响,60平米的旧房,不多不少,恰到好处,我也不认识这家的主人,却看痴了过去,前前后后绕道去了两次,只为看这样的所谓院落和人家。这才是家,这才是热爱生活的人。在旧房子里打造了一个天堂。懂得少即是多,三口之家要那么大的房子干什么啊,为了一个大房子,背那么多的贷款,省吃俭用,承受焦虑,却忽略了小而美。少而美。细想想真是可怕的事。
很多女人为穿衣服烦恼,花钱很多,却不得章法。我有一朋友,穿衣服很别致很好看,总是被人问在哪儿买的,她说,最简单的款,尽量好的面料,普通裁缝做的。算下来,跟淘宝上的衣服差不多的价格,面料却比买的上了几个档次。她说我只穿天然棉麻丝的面料,但这些面料市面上却鱼龙混杂,我只穿黑白灰三色,简单了解面料后,一季去布料市场扯上几段面料,自己拿去最简单的款,找裁缝做上三四身衣服就够穿了,简单的款一般裁缝都做得出来,并非什么高端定制,那是富人追求的事。她的少和简,最后比别人多了很多空间,有丰富的个性和层次感,从没听说她为买衣服烦恼过。总在引导别人。影响别人。当别人都复杂时,你可以选择简单,当人人都不够时,你选择够了,不要多了。
说实话,我到现在还没用微博,也没用微信,用的手机除了短信和电话,没有别的功能,我不是想标新立异,本身对电子产品没有兴趣,网络之类的东西对我来说也只是一个工具,并不是太感兴趣,能不上网尽量不上网。有时间,我更愿意看看书,看看电影,散散步,我真的没觉得比别人损失了什么,这个世界,看似信息量大,丰富,其实都是碎片化的,重复过剩的,营养在哪里,人人都去表达了,都去展示了,都去评论去了,有谁能静下来静悄悄地生活呢?
当你比别人做得少时,你往往能唤醒别人一些什么,因为你专注而有力,这很难得,不是吗?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