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公里交给“驿公里”

  大学校门口常常能看到这样的情景:大大小小的快递包裹在门前的人行道上堆着,学生们弯腰躬背在包裹堆里翻找自己的快件,快递大哥则在一旁满脸焦急不停发短信打电话,催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到达指定地点取件。

  据快递业内人士讲,大学对于所有的快递公司来说都是一个高人工成本的地方,快递公司往往需要派3-4个送货员在学校里花2小时以上等学生取件。而学生也常抱怨取个快件太麻烦。吴遥,一个大二学生发现了其中蕴含的商机,创办了“驿公里”,解决快递公司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

  吴遥是上海师范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的学生。大二那年,他为电信的3G手机进行校园推广活动,跑了上海的不少大学。他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几乎每所大学门口每天都会有满满一地的快件,几家快递公司一家摆一摊,学生就在快件堆中翻捡。他一时好奇,就跟快递员聊了起来,一聊才发现,原来大学校园的快递一直是快递公司最头疼的一个问题。因为快递派件不允许进入大学校园,他们只好把包裹都放在外面,学生的时间不自由,有的在上课,有的在做实验,那么多包裹往往等上几个小时还未必能全部取走,有时没人签收又得带回去。一个包裹有时得送几回,让每单快件挣不了一块钱的快递员苦不堪言。最郁闷的是,他们还常常收到学生的投诉,因为当学生下课出来要收件的时候快递员已经走了。

  学生也有怨言。有时正吃着饭接到快递电话,就得赶快放下碗去取。有时正上着课,快递电话就一个接一个地催,还要利用课间休息的短短时间一溜小跑去取件,从教学楼到校门口可不是个短距离。取件的时候,因为快件太多蹲在地上一找就要十几二十分钟……

  人人都在抱怨,吴遥却暗中欣喜:在校门口租个门面代收快递,各家快递公司可以把快件放下就走人,学生可以从容地在有空时来取件,收件也有了固定的地点,由此解决快递公司在校园最后一公里的配送问题,岂不是皆大欢喜的一件事情?

  2011年3月,吴遥在上海奉贤大学城租了一个10平米的门面,他的第一家“驿公里”店开业了,店里雇了两个同学帮忙收发快件。吴遥联系了几家快递公司,这些快递公司表示有兴趣,但他们又有一个顾虑:收取快件怎么办?学生到吴遥这里寄快件时,到底选择哪家快递公司呢?他会不会对其中的哪家有所偏袒,把其它家的生意都抢走了呢?

  吴遥的解决方案是,把所有快递公司的价目表打印出来挂在墙上,让学生自己选择。

  一家家快递公司谈下来,吴遥的业务从刚开始时一天只有70多票,慢慢地发展到200多票。

  2011年10月,吴遥的“驿公里”获得“玉佛禅寺觉群大学生创业基金”资助的10万元无息贷款。随后,吴遥又在自己的母校——上海师范大学的校门口开了一家“驿公里”,奉贤大学的店铺也装修一新,成为吴遥招商引资的示范店。

  2012年5月23日,吴遥的“最后一公里——高校综合服务站”创业项目从105个项目中跻身而出,获得“赛伯乐杯”第二届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三等奖。

  2012年的双“十一”和双“十二”创造了中国电商史上的一个奇迹,却为业务一直顺利发展的吴遥带来了一场意想不到的噩梦。连续两周,大小快递公司全部爆仓,快递员加班加点派送快递,吴遥那间层高四米的仓库竟然也塞得满满的,连脚都插不进去。

  那阵子吴遥所有的时间都在店里,吃饭靠叫外卖,边吃边招呼来取件的同学。包裹太多了根本没法找,他和店员们不分昼夜地工作,还是无法及时将这些快件及时派送出去,为此他被快递公司罚了不少罚金。更糟糕的是,一些自己找件的学生临走时顺手牵羊拿走了一些快件,吴遥被投诉并被罚款。

  纠纷一直延续到过完年才全部了结,而他赔光了原本打算交房租的钱和支付员工工资的钱。现在回想起来,吴遥觉得双十一和双十二对自己是场噩梦,“那时候我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货能压死人,你看着成堆成堆的货,就是没办法送出去,这真是之前没有想到过的事情。”在最艰难的时刻,他靠着家人的支持才度过了难关。这次打击也让他认识到自己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会开始考虑出现类似的突发事件应该如何应对。

  吴遥清楚,单凭收发快递赚不了多少钱。快递公司1个包裹给他们1元费用,他们同时向上门投递的学生收取1元的上门费,也就是每件包裹,他们的毛利最多2元。这笔收入只够他交房租和支付员工工资,不过吴遥说,他做“驿公里”的目的并不在此,他想让自己的店铺成为商家与大学的一座桥梁。

  大学校园从来是商家眼中的一块“肥肉”。他们深知,大学生在大学四年的消费习惯有可能伴随终生,这些今天的大学生们就是明天写字楼的白领、项目负责人、商界精英,是一个极具消费潜力的人群。所以商家都很重视这块市场,希望能走进大学校园,走进大学生的日常生活。比如可口可乐,每年在上海校园投放的宣传资金就高达一个亿。

  可商家想进入大学校园进行宣传、推广和营销困难重重,几乎所有的大学都对这方面有严格的规定和限制,除非在学校举办活动和赛事时有可能找一些商家来赞助,基本没有其它的途径与大学生直接接触。

  而吴遥认为这正是自己的优势所在。如果每天有200单快件,就有200个学生来取件,这是一个稳定且大量的特定学生流,这些学生中的绝大多数都有较好的电子商务消费观念,他们易于接受新事物,敢于冒险、喜欢消费,对于商家来说具有更高的商业价值。

  吴遥的商业设想是让“驿公里”在上海的大学遍地开花,对于年青的他来说,还有着漫长而艰苦的路要走:寻找投资人,说服他们并获得投资;不断完善自己的商业体系。

  幸运的是,现在各家快递公司都很重视大学这块市场,顺丰快递为此专门成立了一个负责校园快递的部门,经过沟通,他们非常认可吴遥的商业计划,并决定让出快递费四成的优惠利润。他们也很在意自己品牌在大学生中的粘合度,希望下一步能与吴遥开展更多的合作。

  接下来,吴遥打算通过快递建立同学与快递信息交互的微信平台:即建立一个微信平台,同学可以通过微信随时查件,快递到件信息,也可以通过微信通知大家取件;在每一件包裹上追加贴上微信二维码,每一次投递包裹时,派件的学生都会提醒签收的同学关注微信,方便查件和通知取件。

  吴遥打算将“驿公里”一直做下去,因为它的现金流非常好,可以与快递公司做到一月一结,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未被踏足的领域,自己在其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和基础,相信能在这里闯出一番自己的天地。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