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摆摊,摆客中国

  割舍不下的地摊情结

  2009年,一个叫房炜清的年轻人开始频频在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出现,人民日报、南方都市报也对他进行了报道,因为这一年里,他率先提出了一个新概念,“摆客”,同时创办了中国第一家专门给摆地摊的城市年轻人交流、聚会、互助的网站“摆客中国”。

  房炜清的地摊情结从很年轻的时候就有了。虽然父母都是教师,家中世代没人经商,他却从小就对做买卖感兴趣。他的家乡,是河北沧州的一个小镇,镇上的小卖部、服装店、书店、音像店都是他爱去的地方。他觉得像小店老板那样每天为自己的生意忙碌,闲时和顾客天南地北地聊天,这样的生活真不错。

  高考落榜后,房炜清不想去复读,和几个朋友一商量,他们决定试着做服装生意,这是他人生第一次摆地摊。他从沧州批发来了T恤和短裤,在赶集的日子去集市上摆了个地摊。地摊生意不好做,常常一个上午一件衣服都卖不出去,后来,他们改变策略,开始走街串巷去叫卖。

  一个酷热的中午,他们来到了一个小村子里,几个人实在口渴得不行,要求管钱的房炜清买几瓶饮料解渴,房炜清算了算,今天挣的钱还不够一人买一瓶饮料的,最后还是没舍得,到一户人家那里要了几碗凉水解的渴。也是从那时房炜清才知道,原来钱这么难挣。

  于是,暑假结束后,不用父母苦口婆心劝说,房炜清自己去报了复读班,第二年,他顺利考上了河北师范大学广告传播系。第一次摆摊虽然没有挣到钱,但房炜清找到了一种独立的、自由自在的感觉。

  大学五彩缤纷的生活为房炜清打开了眼界,但他仍然念念不忘做生意。一次和一个做服装生意的朋友去进货,他发现,原来只要找对了渠道,服装生意的利润可以这么大。正巧这时有个朋友的店铺要转让,他回到家里向父母要了五千块钱,毫不犹豫地将店面租了下来。

  房炜清盘下的这个店,就位于他所读大学的门口,于是房炜清将客户锁定在追求个性的大学生身上,他用前卫的海报装修店面,进的货都是只此一件,决无撞衫的可能。当别人都在忙毕业设计的时候,房炜清却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他的店铺上,乐此不疲地做着自己的小生意。

  毕业后,房炜清先后换过几份工作,但总觉得这样的生活不太适合自己,他喜欢自由自在的、能够接触到新鲜的人和事、能够自己安排的生活。2004年,房炜清来到了北京。

  在北京,房炜清依旧不停更换工作:自由撰稿人,网站设计,广告创意,图书策划……后来,他有了一个想法,就是骑自行车环游中国,但是积蓄不够,他便试图通过一边摆摊一边骑车的方式来实现这个梦想。于是,他开始重操旧业,过起了白领摆地摊的生活。

  

  不是每个摆地摊的都是摆客

  让房炜清觉得最有趣的,是摆地摊的人形形色色,有外企的白领,有自由职业者,有刚结婚的小两口,也有单身的美女和帅哥。

  摆地摊的理由,也是五花八门,有刚结婚正在攒钱还房贷的小两口,“反正晚上没事干,要是去看电影、逛商场之类的还得花钱,不如摆地摊还能挣钱。”还有个单身小伙子,每天一下班,脱了西装就上街卖公仔,“摆地摊好呀,能和美女搭讪,就是看着美女来来往往也是种享受呀。”这个小伙子后来通过摆地摊找了个女朋友后就消失了。还有个美女,是个化妆品小样控,通过各种途径拿了N多小样,家里都快放不下了,所以索性拿出来摆摊,过把瘾。房炜清每天跟这些摆摊的朋友一起,觉得十分快乐,可以把白天工作的烦恼都抛到脑后。

  日子久了,房炜清觉得这些人跟自己一样,不以赚钱为唯一目的,有时跟客人聊得高兴了,会索性把东西送给人家,遇上不喜欢的人,出多少钱也不卖,并且坚决不卖和别人一样的东西。摆地摊在传统观念里,不是一件有面子的事,但当时白领摆地摊逐渐成为了一种潮流,房炜清觉得,这些高素质的摆摊青年,无论是理念还是行为都跟传统地摊人群不一样,他觉得应该把这个人群从传统摆摊人群里区分开来。他琢磨着,要给这个群体一个自己的名称和身份认同。

  苦思冥想了几天之后,“摆客”这个词蹦了出来,就是它了!简单、时尚、随意的感觉,与大家摆摊的初衷正好吻合。“摆客,把地摊当成乐趣而非生计!”这是房炜清对摆客的定义。名称有了,他又开始琢磨着,这些摆地摊的朋友们应该有一个组织,有自己的行业自律,有自己的信用和原则,大家还要齐心协力争取摆摊合法化,随后他制定了一份《摆客公约》。公约的第一条,就是“摆客是摆地摊的,但不是所有摆摊的人都是摆客。”

  房炜清强调,摆客首先是无害的,不会欺骗顾客,不会污染环境,不暴力抗法,不影响居民生活。其次是注重享受摆摊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同时注重和他人的交流和分享,给顾客商品价值之外的价值。再者,摆客摆地摊是出于生计之外的目的。

  为了给摆客们提供一个交流平台,2009年6月,房炜清正式创办了“摆客中国”网站,这是中国第一家专门为摆地摊的城市年青人提供交流、聚会、互助的网络平台。全国各地的“摆客”都聚集在这里,交流摆摊经验,分享进货渠道,寻找同城摆摊的志同道合者。有些地方的摆客们还会在网上发布聚会信息,定期举行摆客聚会或者组织集市、公益活动。

  在房炜清看来,摆地摊是年青人“城市病”的一种治疗方式,通过这种方式缓解白领的工作压力、广交朋友、并与其它人沟通、甚至是找人生伴侣,“在大城市的年青人其实交友的途径并不多,去各种相亲会、白领聚会找朋友,有时也挺尴尬的,不好打开谈话的局面,而摆地摊这种方式就自然和活泼了很多。”在网上,他还会给大伙出招,教大家如何通过摆摊来结识男女朋友,“喜欢哪一类型的女孩,就卖这一类型女孩会喜欢的产品,以此来吸引她们。”

  房炜清说,“摆客族都有着不低的学历,正当的工作,不可能一辈子去摆地摊,只是通过摆摊来接触社会、提高能力、结交朋友,以民间草根的形式寻找回都市里越来越少的真诚与感动而已。”

  房炜清提出的“摆客”的概念很好地概括和诠释了白领摆地摊这一热门现象,CCTV《大家看法》、湖南卫视《快乐大本营》《越策越开心》《零点锋云》等纷纷邀请他和他的摆客会员作嘉宾。

  

  摆摊和创业是两回事

  房炜清的“摆客中国”如今更倾向于一个交友平台,而非创业平台,他也不认可年青人将摆地摊作为自己创业的一种方式。“摆地摊和创业绝对是两码事,我所知道的人中,几乎没有靠摆地摊成就一番事业的。”前些天,一个小伙子在网上找到房炜清,将自己失业的烦恼告诉了他,说自己现在只剩一台电脑了,打算把电脑卖了摆地摊创业去。房炜清建议他,还是先找份工作维持生活,如果依靠摆地摊来维持生活是很艰难的,也不会有什么前途,而且,他这样做已经失去了“摆客”的意义。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