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牛奶中被检出黄曲霉毒素说起

  新闻背景

  牛 奶 有 毒

  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近期对200种液体乳产品质量的抽查结果,在此次抽查中,蒙牛乳业(眉山)有限公司2011年10月18日生产的蒙牛纯牛奶(250毫升/盒)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为1.2微克/千克,超标140%。福建长富乳品有限公司2011年10月8日生产的长富纯牛奶(精品奶)(250毫升/盒)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为0.9微克/千克,均超过了国家标准应≤0.5微克/千克的规定。其他198种产品符合标准规定。蒙牛随即承认了这一事实,并进行了道歉,称事件原因已经查明,是奶牛食用霉变饲料引发的。

  

  解读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

  

  什么是黄曲霉毒素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菌产生的真菌霉素,其毒性为氰化钾的10倍,砒霜的68倍,是迄今发现的最强的化学致癌物质之一。1993年黄曲霉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的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1类致癌物,是一种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它主要损害肝脏功能,并有强烈的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能引起肝癌,长时间食用含低浓度黄曲霉毒素的食物被认为是导致肝癌、胃癌、肠癌等疾病的主要原因,它还可以诱发骨癌、肾癌、乳腺癌、卵巢癌等。

  黄曲霉毒素主要存在于霉变的食物中,凡是霉变的食物都有可能存在黄曲霉毒素。食物存放不当或存放时间过长发生霉变时,黄曲霉菌易在粮食、油类及其制品和坚果上生长,产生黄曲霉毒素,其中霉变的花生及其制品黄曲霉毒素的含量最高。

  黄曲霉毒素中毒症状表现为发烧、腹痛、呕吐、食欲减退等,是诱发肝癌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肝部会有病变,2~3个月后肝脏肿大、肝区疼痛、黄疸、脾大、腹水、下肢水肿及肝功能异常,还可能伴有心脏扩大、肺水肿,甚至痉挛、昏迷等。

  牛奶中为何会有该毒素

  由于谷物很容易出现黄曲霉毒素污染,尤其是玉米和花生,因此目前各个国家对饲料中的黄曲霉毒素Bl,以及牛奶中的黄曲霉毒素M1都有所限量,却不能要求完全不可检出。

  黄曲霉毒素被动物食用后,一部分会蓄积在动物的体内,另一部分则会转化到乳汁和尿液中。因此,此次蒙牛牛奶中黄曲霉毒素超标就是由于饲料不合格。也就是说,牛奶中出现黄曲霉毒素的原因是饲料中黄曲霉毒素含量过高,把发霉的谷物作为饲料,其中的黄曲霉毒素在24小时之后就能进入奶中。

  多吃青菜能对抗黄曲霉毒素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青菜中的叶绿素等物质能有效降低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并减少人体对黄曲霉毒素的吸收。研究人员指出,菠菜、西蓝花、卷心菜等青菜中富含叶绿素和叶绿酸。

  霉变食物千万不能吃

  黄曲霉毒素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对热不敏感,在100℃中20小时也不能完全去除,只有在280℃以上高温下才能将其破坏。我们平时常用的烹饪方法根本不能消除其毒害,因此,对于已霉变的食物应该予以丢弃。

  如何防范黄曲霉毒素

  1.尽量食用新鲜、未经保鲜处理的食物;注意食物的保存期,在保存期内食用。

  2.存放食物时,应先将其及时晒干,降低其含水量,这样可以最大限度避免其霉变。应在低温、通风、干燥条件下保存食物。

  3.尽可能不囤积食物,尽量不用塑料袋装食物进行保存。

  4.已霉变的食物要予以丢弃,当节约与健康不能兼顾的时候,当然是优先选择健康。

  5.对最易霉变产生黄曲霉毒素的花生,应尽量食用新鲜的。在保存时,应先将其及时晒干,且最好保持其外壳的完整。

  6.大米的黄曲霉毒素仅存在于表层,食用前应在水中反复搓洗干净;玉米的黄曲霉毒素存在于胚部,可反复碾轧以脱胚。

  如果能在生活中多加留意,注意上述情况,尽量避免黄曲霉毒素的危害,对我们的健康是会有益处的。

  

  黄曲霉毒素最易损伤肝脏

  

   乙肝患者更应注意防范

  黄曲霉毒素进入人体后,最易受累的是肝脏。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传染病科主任盛吉芳说:“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黄曲霉毒素对人体及动物肝脏组织都有破坏的作用,它的毒性可直接作用于肝脏,严重时还可导致肝癌,甚至死亡。”

  为什么黄曲霉毒素会导致肝癌?浙江省新华医院肝病科主任施维群说:“目前还不知道确切的作用机理,但可以明确的是黄曲霉毒素会引起细胞突变,染色体增殖,降低人体免疫力,从而增加患肝癌的风险。”在非洲和亚洲国家中,黄曲霉毒素对原发性肝癌的归因危险度接近50%,也就是说一半肝癌是由黄曲霉毒素引起的。同时,乙肝病毒携带者接触黄曲霉毒素后,引发肝癌的几率是一般人的60倍,而我国正是乙肝的重灾区。

  吃到臭瓜子要及时吐掉

  “乙肝或者乙肝病毒携带者要严格限制黄曲霉毒素的摄入。”施主任说,每次碰到这类患者,尤其是老年人,他总会叮嘱千万不要吃霉变的食物,尤其是霉变的花生、玉米、瓜子、核桃等。即使是偶尔吃到一个有霉变味道的坚果(如臭瓜子),也要及时吐掉并漱口,因为黄曲霉毒素在人体内是可以蓄积的,千万不要嫌麻烦继续食用。

  尽量少吃水煮花生

  作为肝病科医生,施主任有一个习惯,从来不吃花生酱、麻油,甚至连玉米胚芽油都不吃。

  “烘干的花生有没有霉变容易判断,吃到一颗坏的,我们就不会吃了。如果是水煮的,好的坏的掺在一起,不仅难以判断,黄曲霉毒素还会扩散,污染好的花生,所以花生最好不要煮着吃。”

  少吃霉变食物 不必过分担心

  尽管黄曲霉毒素的毒性很强,但必须一次性摄入含有大量黄曲霉毒素的霉变食物才会发生急性中毒疾病。对于人类,多见由于持续性摄入亚急性量而造成慢性中毒的情况,可引起肝硬化和肝脏纤维样病变。不仅霉变食物,那些在运输过程中污染灰尘而霉变的粮食和花生中也可能带有黄曲霉毒素而危害人类。毒素在肝脏、心肌和肌肉中逐渐积累会增强它的毒性。

  只要人们在生活中多加注意,坚决不吃发霉的食物,完全可以避免黄曲霉毒素对人体的伤害,因此不必过分担心。

  

  黄曲霉毒素从何而来

  文/周同

   1960年6月,英国一农场的10万只火鸡突然死亡,对这一事件经过两年多的研究后,一种真菌——黄曲霉菌被从饲养火鸡的饲料中分离出来,黄曲霉菌代谢会产生黄曲霉毒素,这种毒素正是导致火鸡死亡的“元凶”。后来的研究发现,多种真菌都可以产生黄曲霉毒素,而黄曲霉毒素也有结构相似的20多种类型。1974年印度两个邦中有200个村庄暴发黄曲霉中毒性肝炎,397人发病,死亡106人,中毒患者都食用过霉变的玉米。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