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片是怎样伤害孩子身心的

  动画片是每个人童年的伙伴。有的动画片能让孩子增长知识、学习做人道理,可有的却可能阻碍孩子心理发育,损害视觉和听觉。

  色彩 鲜艳跳跃毁视力

  动画片的色彩和画面变换速度会影响孩子视力和视神经发育。首先,为吸引儿童,动画片往往使用鲜艳的颜色、跳动的画面。色彩过于鲜艳、对比度太强会影响孩子的视力发育,长时间观看,会对孩子的视力和身体产生不良影响。

  其次,画面频繁变化会引起视觉疲劳。大多数动画片每6秒就变换一次画面,超出了幼儿视神经系统的承受能力。研究人员观察发现,常看动画片的孩子容易急躁和神经质。

  情节 转换太快伤记忆

  优秀的动画片情节紧凑、合理,寓教于乐,带给孩子一种生活中体会不到的新奇感受,但动画片情节太快、过于消极都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发育。

  首先,一些情节转换过快的动画片对5~6岁的低龄幼儿有一定影响。人的认知形成往往在交互条件下才会得到良性发展,比如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会对大脑形成鲜活的刺激。但电视是单向的交流,不会给孩子回应,会使幼儿产生一种依赖,觉得无需动脑,很省事省心,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恃物情结,影响孩子的认知发展。

  其次,动画片会阻碍孩子培养专注力。幼儿适应了电视强烈的声光影刺激,就很难再把注意力集中到书上,甚至造成学习障碍。

  最后,动画片的情节还可能束缚孩子的思维。心理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孩子分成两组,一组听老师讲白雪公主的故事,另一组看白雪公主动画片,之后让两组孩子画出心目中的白雪公主。结果,听故事的孩子会赋予白雪公主不同的形象、装束和表情;看动画片的孩子,画出的白雪公主全都一模一样。

  言行 暴力肮脏受模仿

  很多人认为,动画片里面的对话能帮孩子学习语言,但语言发展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人与人的直接交流,而非电视中的单向语言。孩子学说话,除了语言本身,还需感受声调、表情、说话节奏和身体语言等,这些通过动画片是无法获得的。

  还有一些动画片情节消极、负面,比如某热播动画片,仅10多分钟就出现20多句脏话。

  相比之下,大多数欧美动画影视公司有明确的受众年龄定位,专门针对幼儿的动画片会严格控制与暴力相关的道具、动作和画面。而国内目前没有这么详细的规定,要靠爸爸妈妈的“火眼金睛”来鉴定。家长最好陪孩子一起看电视,评论与分享动画片。通过与孩子一起观看动画片并对内容进行适当的解释,引导孩子正确分辨理想与现实。

  音效 尖利刺耳引狂躁

  许多家长认为,让孩子看动画片可以“磨耳朵”,尤其是英文动画对提高孩子英语学习兴趣特别有帮助。但幼儿期是感觉发育的快速期,这时孩子柔嫩的器官对有害的视觉、听觉刺激敏感性比较高,所以应尽量避免孩子长时间或近距离看电视,同时电视的音量也不要过高。

  音效的类型对孩子听力和身心发育影响也很大。比如一些机械的声音、打打杀杀的声音等,非常刺耳,成年人听了都很难受,对孩子听力的影响可想而知,甚至会诱发孩子产生狂躁情绪。

  编辑 / 孙鲁宁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