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该痒不该痛

  有句老掉牙的话,叫七年之痒。如今,快餐时代,饮食男女们的步伐也调快了,五年之痒,三年之痒,甚至一年就痒的大有人在。

  其实,痒也不见得是什么坏事。反过来,痒一痒,有益健康。在一起久了,天天四目相对,要说不腻那肯定是骗人的。男人看女人,越看越像黄脸婆;女人看男人,荷包没鼓,肚子却一个劲地往前顶,心里也是感慨万千。此时,痒痒也就在意料之中了。

  痒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卿非二八佳人,君亦非毛头愣青,不至于不分轻重,动不动就来个轰轰烈烈的琼瑶剧。多数人,无非是心动身未动,过过干瘾罢了。没什么原则性的问题,自己也不是什么倾城佳人或翩翩公子,折腾了也不见得能有什么好下场,想想还是看紧身边人要紧。这么一来,真是痒过无痕了。

  婚姻之痒,多数只要一把“不求人”就够了。自己挠挠,好了痒就忘了伤,多半也不会动真格。正如手痒了,挠一挠就是,谁也不会想把手砍掉。从这点来说,痒是属于雷声大雨点小的把戏。奇痒袭来时,全世界仿佛只剩下那一块痒的皮肤,眼睛里除了痒,再也见不得其他的。可抓一抓,痒过无痕,痛快至极之余,心里也不禁安定下来。此时再痒后思定,觉得痒出格了真不是什么合算的事,原本的彻底痒一把的念头,多半要烟消云散了。

  而且,若是痒得到位,收到奇效也是有可能的。痒过后,发觉不痒的可贵了,对以前弃如敝屣的平淡生活反倒有了新的领悟。或者,重新装扮自己,一改过去不修边幅的形象,再次吸引另一半的注意,婚姻老树发新枝,何尝不是美事一桩?

  婚姻适度痒一痒,有益身心。可痛,就不一样了。

  多数人常有种感觉,痒难耐,痛能忍。大多数情况下,这却是一种错觉。再痒,也很难痒出大毛病,可剧烈的痛,往往会出大问题。婚姻如身体,某一部分痛到极致,锥心刺骨,往往意味着必须舍弃。靠舍弃换来的新生,哪怕有另一片风景,但惨重的代价,总无法不令人心生遗憾和伤感。

  痛固然有好处。痛定思痛,风雨过后才有彩虹。可伤痛过后的伤口和瘢痕,不是让人从此变得冷漠,就是生活失去了弹性。疤痕里的人生,再绚烂,总也带着残缺。

  感情和生活,无不如此。挠到痒处,让对方奇痒难忍,让人喜不胜收,往往能收到奇效。一段感情旋律的优美,很多时候是由许多“小痒”的音符凑成的。少了痒,生活就是一潭死水,难起涟漪。而痛,伴随的往往是两败俱伤。

  痒是感情里的调味剂,要想味道鲜美,痒是必要的。痛是重口味的大咸大辣,健康生活之大忌,感情更须避之唯恐不及。比起用痛来接受的风雨洗礼、大火锤炼,用痒来雕塑的感情,更像是和风细雨的修炼,是最适合大众修炼的法门。

  编辑 / 孙鲁宁

  (E-mail:sln9009@163.com)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