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逃离北上广成了众多生活在北京、上海、广州这3个大都市的年轻人不约而同的口号,房价的暴涨、工作压力的剧增、生活节奏的迅速……让当初满怀信心要在大都市拼搏的青年们,在这些繁华的都市节节败退,甚至最后以“逃离”的姿势,迅速离开了北上广,回到二线三线城市,去开辟新天地。但好景不长,不知从何时起,这些年轻人又开始接连逃回了北上广——生活似乎永远不在我们的想象中,现实和梦想之间,永远保持着冰冷的距离,要么接受,要么战胜。或者此时,我们才知道,与其在小城市里承受同样的煎熬,不如回到“北上广”继续厮杀,如一个网友所说:即使“战死”在北上广,也“死”得光荣、“死”得其所。
【个案一:房子不是一切】
人物:方达 25岁 公司职员
25岁的方达曾经在北京生活了7年。大学4年,工作3年。去北京、在北京生活,曾经是方达多年的梦想。
但最后,方达的梦想还是破灭了。和大多数“逃离”北京的年轻人一样,方达也是被北京高昂的房价逼走的——他简单计算了一下,以自己目前的收入水平,不吃不喝一辈子,也不可能在北京买到一套房子,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安身之所。
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让方达有些动摇了,而当时,“逃离北上广”的呼声也给了方达一个“逃离”的理由,所以一年前,方达离开了北京,回到了离家乡不远的徐州,决定在这个所谓的“三线”城市里,重新开始生活。
有过硬的学历和工作经验,工作倒是很顺利就找到了,在一家外企的业务部做个小负责人,虽然薪水比在北京时低了近一半,可是方达想,徐州不是北京,这样的收入应该够用了。
然后,方达决定买套小房子——方达的观念里,有自己的房子,才算在一个地方有了根。
当时徐州的房价和北京相比,的确是低了好多,报道说,均价五千元左右。
见识过北京的房价,这个价格方达觉得可以接受,手中有几万块钱积蓄,再借一部分,应该够交20%的首付了。
可是方达没想到,所谓的“低”也是有针对性的,在均价范围的房子,几乎都在城郊的位置或者老城区,地理位置占优或者品牌开发商开发的楼盘,房价也并不低廉,好的小区,也要到了近万元一平方米。并且,几乎没有小户型,每一处楼盘的户型都在80平方米以上。方达才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有点天真,即使回到了徐州,他还是没有办法短期内买起房子。而就在方达犹疑的短短两三个月,徐州的房价又不动声色涨上去一些……
方达再次计算,以自己此时的收入,想要在徐州买套房子,也得至少奋斗半辈子,并且还是房价不涨的前提下。原来,即使离开了北京,所谓的生存压力并没有减小。并且,于方达而言,徐州这个城市,也同样是陌生的。家在数十公里之外,不可能常常回去,没有同学和别的朋友,刚刚结交的同事各自过着自己的小日子,公司所在的火车站附近杂乱不堪,城市那么小,一条街道走着走着就到了尽头……
方达有些懊恼,然后,他开始想念北京,想念北京城的繁华和博大,想念满街的立交桥,甚至想念拥挤的地铁里通电话的男女那一声声清脆的“京片子”。然后那天晚上,在网上,方达看到一个帖子:既然都是漂泊,何不漂在北京?至少还可以看看风景。
短短两句话,一下戳中方达的内心,他问自己,房子真的那么重要吗?为此放弃了自己曾经的梦想,并且即使放弃,也不可能拥有一套房子。那么,何不选择一个喜欢的城市生活呢?即使回去之后,依旧租住在那个城市偏远窄小的一隅,可是透过那一隅,却可以看到北京的天。那是北京啊,怎么付出都值得了……
1年后,方达回到了北京,这次,他反倒踏实下来,就算一辈子漂泊,如那个网友所说,方达愿意漂在北京,漂在自己的梦想中。
★点评:没有房子,哪里都是漂。如果漂在北京会让他心里有些安慰,那就让他漂吧,至少,满足不了房子的要求,还能满足一下心理的要求。都说只要心自由了,在哪里都会自由,那么是不是也可以说:“只要你自由了,有没有房子无所谓——谁让你愿意呢?”
【个案二:不怕竞争,只要公平】
人物:刘丹 女 27岁 工程师
刘丹在广州的一家软件公司,因为能力突出,很快就升职做了主管。而且她既可以搞开发又可以兼业务。工作占满了她的时间和精力,不过,与此相对应的,是每月可观的收入。
可观的收入很快变成了各种昂贵的化妆品与保养品,刘丹发现,自己镜中的容颜开始迅速憔悴,黑眼圈、皱纹、黑色素……在一次出差时,刘丹早上醒来,忽然想不起来自己是在哪里,是哪个城市?要来做什么?找谁?
在这一瞬间,刘丹发现自己真的累了。不想再这样拼下去了,几经思虑,她决定去一个节奏缓慢的小城市生活。于是,半年前,她以经历过大场面的姿态,来到马鞍山一家软件公司当了副总。她的想法很简单:做一个慢活族。
最初,这种远离一线城市的生活让刘丹很惬意。当然,慢活族虽然生活节奏慢,但生活质量还是蛮高的。而高水平的生活质量,当然要靠可观的薪水。刘丹很想做成几个大单,一来确立自己在公司的地位,二来可以保证生活水准。
但是,刘丹很快发现,本地对软件开发的需求量不大,而对外的业务,因为公司的竞争力本身就不强,没法儿和一些大公司相比。所以,当一笔本地的大单出现时,刘丹立刻使出浑身解数,决定要把这笔业务谈成。
她先仔细研究了客户的需求,然后又跟对方主管人员打电话联络感情,再一起吃饭喝茶,除了详细询问细节需求外,连对方及其直属领导的爱好也打听得一清二楚。
之后,她多方询价,争取用最高的性价比征服对方。不过,她很快发现,对方对业务并不精通,只关心最后的总价。刘丹调整了自己的方案,然后不厌其烦地给对方解释……
一般说来,在刘丹如此用功的情况下跑单是不太可能的事。谁能拒绝和一个认真敬业、又是一个美女的合作呢?
但事实就是这么无情。这笔大单最终仍旧与刘丹失之交臂,而原因很简单,只是因为,客户更愿意照顾同乡,而且,这个同乡从某种圈套圈的关系上来说,是亲戚……
© 版权声明
版权申明: 本页内容所含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均转载自网络,转载的目的在于分享传递更多知识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文章的观点和对文章的真实性负责。如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请与著作权人联系,并自负法律责任。做为非盈利性个人网站,站长没能力也没权力承担任何经济及法律责任。如若本站的文章侵犯了你的相关权益,请联系站长删除或修正。谢谢。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