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全球经济展望

2009年新年一过,大家最关心的就是今年全球经济危机的走向:是已到达谷底?还是在继续下滑?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约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张明先生为本刊撰文。

  

  次贷危机自2007年8月全面爆发至今,仍然处于深化与扩展的过程中。笔者的判断是,次贷危机即将到达谷底。迄今为止,美国金融市场上的贷款商、投资银行、两房、保险公司与商业银行陆续陷入了危机,而在2009年上半年,美国的对冲基金行业可能出现较大规模的破产倒闭。这是因为,从2009年10月份开始,投资者已经加快从对冲基金撤回投资的规模,而短期货币市场尚未恢复正常运转,在这两个背景下,对冲基金的资金链将会很快断裂。然而,美国金融市场也很难重演2008年9月份雷曼兄弟破产倒闭后整个金融市场陷入一片恐慌、各大金融机构倒闭消息纷至沓来的局面。这主要是因为投资者对次贷危机的严峻程度已经有了比较充分的预期,而美国政府大力度的财政货币救市政策的效果也将逐渐显现。2009年下半年,美国金融市场的信心可能逐渐恢复,市场将会步入正常运转的轨道。

  受负向财富效应与信贷紧缩影响,美国居民开始压缩自己的消费计划,而耐用品消费成为重中之重,这也是2008年美国汽车业发展举步维艰的根本原因。事实上,也只有美国居民压缩消费、增加储蓄,才能降低美国经常账户逆差,逐步恢复美国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尽管美国政府实施了大规模的减税计划,然而随着消费者失业风险的加大,我们认为,美国居民将在2009年继续调整消费,消费增速将继续保持在低位。美国房地产投资从2006年年初就一直陷入负增长,这一负增长将在2009年持续下去。由于对居民消费的预期黯淡,再加上股市下跌与银行惜贷限制了企业的外部融资,预计2009年美国的固定资产投资也不容乐观。此外,随着欧元区、日本等美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已经陷入衰退,2009年美国的出口增速与2008年相比将会显著下降。因此,次贷危机从消费、投资、净出口三大支柱均对美国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我们认为,美国经济在2008年下半年陷入衰退已成定局,衰退将持续到2009年全年。在2010年初,美国经济有望重新恢复正增长。但要恢复到次贷危机爆发前3%左右的增长水平,可能还需要3~5年时间。

  即使次贷危机没有爆发,欧元区经济本身也处于周期下行阶段。次贷危机的爆发重创了欧洲的商业银行体系。由于欧元区金融市场中银行间接融资占有绝对优势地位,这就意味着一旦银行惜贷,欧洲实体经济将面临比美国实体经济更为严重的冲击,这也是为什么欧元区先于美国步入衰退的原因。此外,美国经济衰退也会影响到欧元区国家的出口,尤其是欧元区最大国家德国的出口。我们预计欧元区经济走势基本上与美国保持同步,而且欧元区经济反弹的时间可能晚于美国。

  日本经济实际上一直没有能够从19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后的长时间经济萧条中完全走出来。老龄化是日本经济面临的最严峻挑战。目前日本主要是依靠对美出口以及对华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随着美国经济陷入衰退、中国经济增速明显下滑,日本经济增长前景同样不容乐观。2009年日本经济也难逃衰退,但衰退的程度可能弱于美国与欧盟。

  整个新兴市场国家群体在2009年也将集体面临增速显著下滑的局面。次贷危机由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传导的机制如下:发达国家进口需求萎缩首先影响到出口产成品的东亚国家的经济增长;东亚国家经济减速会导致对能源与初级产品的进口需求下滑,进而影响到能源与初级产品出口国的经济增长。短期国际资本流动的逆转可能导致部分新兴市场国家在2009年上半年爆发金融危机,这也会影响到实体经济增长。然而无论如何,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反弹将早于发达国家。如果说发达国家经济将走出一个底部较长的U字型,则新兴市场国家将走出一个V字型。

  中国在2009年同样将会遭遇经济增速下滑的局面。在次贷危机爆发前,针对房价泡沫的宏观调控已经导致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而出口市场的需求萎缩已经导致中国出口显著下降,2008年11月中国出口首次出现9年以来的负增长。净出口增速下降、与出口相关的制造业投资增速下降,以及房地产投资增速下降,都将严重拖累中国经济增长。然而,考虑到中国政府在2008年年底密集出台了4万亿投资方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5项措施、国务院“金融30条”等应对危机的政策组合,我们对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前景谨慎乐观。2009年中国GDP增长率低于8%的可能性已经不大,2010年GDP增速有望进一步反弹。不过,令人担忧的是,中国政府为确保国民经济短期增长,可能再度推迟对出口、投资与房价的结构性调整,而这些调整对未来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至关重要。

  

  [责任编辑 林 京]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